醫療常識★頻尿、解尿有急迫感、小便無力、夜尿恐是攝護腺肥大?!透過中醫治療搭配針灸緩解!

頻尿 解尿有急迫感 小便無力 夜尿恐是攝護腺肥大?!透過中醫治療搭配針灸緩解!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 資料來源/賴博政中醫師
60歲的李伯伯長時間晚上睡不好,常常是睡夢中突然有尿意,只能便急急忙忙得想去上廁所,站在小便斗前卻無法順利解尿,有時需要數分鐘才能解尿完畢,總覺得上廁所上不乾淨,小便斷斷續續,出門在外不方便,而在家睡覺時甚至一晚有時候起來6-7次,卻也尿不出什麼,反覆上廁所影響生活品質,李伯自嘲:「醫師你是不知道,我也是一夜七次郎捏,狼狽的那種啦。」攝護腺肥大,造成頻尿、小便無力、夜尿等症狀
賴博政醫師表示,困擾李伯的是常見的良性攝護腺肥大,隨著年紀增長,發生機率也會增加,常見好發於50至80歲,尤其冬天天氣冷,小便的頻率更頻繁,形成的原因與種族、飲食、基因遺傳、男性荷爾蒙都有關,症狀例如解尿後有殘尿感、頻尿、小便斷續、解尿有急迫感、小便無力、需用力才能排尿、夜尿。中醫以溫養下元、補益腎陽為主進行治療,兼調心腎,遵從醫囑服藥並搭配針灸治療約2-3個月,李伯的夜尿頻率從每晚6-7次減少到1-2次,大幅改善睡眠品質,也讓李伯重拾自信。
小便順暢與否,以中醫角度看,與氣血順常有關
小便頻尿就是腎虛嗎?賴博政醫師說明:「未必都是腎虛,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同,切勿聽信偏方進行非正規醫療的行為。」中醫認為,小便能順利排出,主要涉及的臟腑有肺、脾、腎和膀胱,在生理情況下,水液通過脾的轉輸、肺的肅降,下達於腎,再經過腎功能將不需要的代謝廢物下輸膀胱,而排出體外,若其中環節失常,就有可能發生「隆閉」的症狀,意即小便不利,例如小便少、點滴不暢、閉塞不通。另外中醫也強調小便的通利流暢與氣血順暢有關,若是氣機阻滯或是血瘀阻塞,也會影響小便狀況。
透過定期檢查了解身體狀況,搭配均衡飲食、規律運動等生活作息來保養身體
賴博政醫師建議年過50歲就應重視攝護腺保養並定期追蹤檢查身體狀況,保持適量飲水、充足運動、多吃蕃茄和綠色蔬果、不憋尿,飲食忌刺激性食物,如油炸、辛辣食物、烈酒,若有排尿異常、血尿等狀況,應立即就醫。

推薦閱讀: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查看原始文章>>

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相關推薦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美國紐約返台的CI011班機,同一班機又爆染疫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公布新增2例境外移入,均於居家隔離期間確診,分別為20多歲女性(案381)及60多歲男性(案382)。值得注意的是,案381於美國就學,3月30日正是搭CI011...

閱讀詳情 »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夜市不准試吃了!避免清明連假人潮塞爆各大景點亂象重演,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宣布,即日起包括觀光景點、國家公園、遊樂區及夜市、寺廟等人潮密集公共場域,全面實施人流管制措施,包括夜市取消店家試吃活動及攤位間拉開安全距離等;至於訂房率高的...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民眾減少出門,宅在家中追劇、打手遊,眼睛長時間、近距離承受強烈藍光及影像閃動刺激,疲勞、乾澀、血絲,視神經、血管易生病變,嚴重恐致失明,因此除適當用眼,更要懂得用食療護眼。  亮眼ABC 補充3大維生素南投基督教醫院營養師陳怡瑄表示,攝取護...

閱讀詳情 »

▲(示意畫面圖非當事人/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期間,有人拚命洗手、不敢脫口罩,結果加劇原有的皮膚病,臉部泛紅、刺痛及乾癢,手部更是溼疹大發作,脫皮、裂傷,甚至長出小水珠,皮膚科醫師提醒,最好視情況摘除口罩通風透氣,如配戴30分鐘、取下休息1分鐘;溼疹嚴重的患者更要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