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類固醇藥膏副作用多,愈擦愈傷身? 食藥署破解3迷思

類固醇藥膏副作用多,愈擦愈傷身? 食藥署破解3迷思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人說類固醇藥膏擦了皮膚變薄,能不擦就不要擦?但是市面上許多外用藥品都含有類固醇成分,到底該怎麼辦?對此,食藥署教您如何正確使用類固醇藥膏,並破解常見三大迷思。

【迷思一】症狀差不多,上次剩的藥繼續用?

類固醇藥膏主要有四大作用:抗發炎、免疫抑制、抑制增生、血管收縮,且有效治療皮疹等炎症性皮膚病,如癢疹、濕疹、皮膚炎、掌蹠膿疱症、乾癬;但對於其他的皮膚狀況,如痤瘡、真菌性皮膚感染則毫無用處,甚至有害。

食藥署強調,使用外用類固醇藥膏前,建議先洽詢醫師或藥師,切勿因症狀差不多就自行亂用藥。

【迷思二】擦類固醇藥膏皮膚會越來越薄,所以能不擦就不要擦?

長期使用類固醇會出現皮膚變薄、萎縮的副作用,也可能造成毛囊發炎、刺痛及感染。當皮膚變薄時,病人常會看到像蜘蛛網的皮下血管,但如果正確使用類固醇藥膏,產生副作用的風險非常小,且如果在出現副作用的初期就停藥,多可恢復正常,無須過度擔心。

【迷思三】藥膏擦越厚效果越好? 

類固醇藥膏的使用應是塗抹薄層,以可覆蓋患部為主,建議可使用指尖單位(FTU)來確認使用量。一個FTU是指把藥膏(像擠牙膏一樣)擠在食指上,從食指指尖直到第一指間關節(成人約2.5 ~ 3 公分)的藥膏量,大約0.5公克。

12歲以下孩童使用類固醇 小心副作用風險

食藥署提醒,特別注意的是,12歲以下孩童長期使用類固醇藥膏,較易引起庫欣氏症候群及腎上腺功能障礙;若兒童的治療部位被尿布或繃帶覆蓋,將會吸收更多的藥物,增加副作用發生的風險。

【延伸閱讀】

只要五分鐘,預知十年後心血管疾病風險 超前部署就是現在!

乾癬患者擇生物製劑 健保給付半年平行轉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92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釋、道、醫三家有個共同的秘訣:要叫人不死、腸中須無屎。醫家自古就提倡早吃好、中吃飽、晚吃少、晚餐不吃最為好,並特別強調人要長生、腸要常清。佛道醫三家教人過午不食的目的就是要保持腸中無宿便,這是人體減緩衰老、防止疾病從而保持「不死」的常用方法。     現代醫學告訴我...

閱讀詳情 »

小腹肥胖是件很讓人頭痛的事。在現實生活中,不僅體重超標的人會有隨身攜帶「救生圈」的煩惱,就連一些明明看上去很苗條的人也會有小肚子凸出「疑似懷孕」的困惑。   造成小腹肥胖的原因有很多,不規律的作息導致內分泌失調,愛吃高熱量食品,久坐不運動導致脂肪堆積在腹部等等。排除掉先天遺傳與藥物作用的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汪芷安報導)連放了三天長假,每天日子過得暢心快意,想到明天得開始上班,心裡就不舒服。22 歲的小婷剛升上大四,今年放暑假期間突然連續失眠,半夜 12 點躺在床 上專心數羊,直到凌晨 3 點卻還睡不著,最近剛開學課業壓力大,更因睡不飽而疲憊萬分。 對於學生或上班族而言,因為生活作...

閱讀詳情 »

(醫美時尚9月號)一項調查發現,對於男性來說,43%的男性受訪者對於自己外觀中最重視的部位是頭髮,而如果自己的男友從型男變成禿男時,有33%的女性受訪者會減少與其約會的次數,更有超過一半的受訪女性會幫男友買帽子,或是願意陪男友植髪,可見頭髮對於男性的重要性。 根據《醫美時尚》針對200位女性朋友以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