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類風溼性關節炎 生物製劑新選擇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剛新婚就病發,只能靠另一半背著走,家事不能做,連切菜都成問題!」30年類風溼性關節炎資深病友徐小姐的經歷,是許多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都有過的。針對中重度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醫師多半會建議使用生物製劑治療,來緩解疼痛,保持關節活動度;而新型注射方式的隱藏式針頭不僅可降低患者注射恐懼,使用起來也方便許多。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張棋楨主任表示,類風溼性關節炎在台灣盛行率約0.4-1%,好發於40歲以上中年女性,男女比例約1:4。是一種因自體免疫發生障礙,讓體內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進而破壞身體正常結構的疾病,最常侵犯四肢小關節,且倘若控制不好,可能會導致關節變形、甚至殘障。

遺憾的是,患者一旦發病就難以痊癒,只能以藥物控制病情;目前醫界普遍認為,使用生物製劑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成效最顯著。張棋楨主任指出,生物製劑可藉由抑制腫瘤壞死因子(TNF-α)作用,來調節免疫機制;然而,患者在減輕發炎的同時,容易因免疫力降低,而增加感染風險,例如肺結核。

因此,醫師常會建議患者選擇半衰期較短的藥物,因為代謝快、在體內停留時間短,較能降低感染風險;且根據健保資料庫的數據發現,使用一週兩針生物製劑治療的患者,併發結核病的機率較低。

施打方式上,近期也有類似胰島素筆針的新型注射筆形式,相較於傳統針筒裝注射劑,施打過程中完全看不見針頭,因此能降低患者對針頭的恐懼,且不需額外抽取藥劑。只要病患遵守「一壓二拉三喀喀」步驟,在家就能輕鬆施打,是病友不錯的選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408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曾柏亨/新北報導】小腦萎縮症屬罕見遺傳疾病,患者發病時將逐漸喪失平衡能力,無法正常步行、說話困難、記憶力衰退。且隨著病情的加重,還會出現大小便失禁,最後癱瘓、無法行動,是現今醫界難治疾病之一。目前透過中西醫合併治療,已證實可有效延緩症狀惡化甚至好轉,至今受惠患者持續增加。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十九歲的李姓大學生,從小深受異位性皮膚炎困擾,全身乾燥脫屑佈滿紅疹,且因嚴重搔癢,常常早上睡醒後發現床單上留下斑斑皮膚搔抓破皮的血跡。由於傳統治療對其病灶改善效果有限,在經過皮膚科醫師綜合評估下,李先生接受生物製劑治療,用藥兩週全身癢感顯著減少,皮膚病灶也在治療後2個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阿勳有糖尿病卻貪杯中物,每次喝酒總要喝到爛醉如泥才肯罷休,適逢年終尾牙旺季,更是幾乎天天被朋友架回家,沒想到有天回家,老婆幫他更換衣物時,發現他全身發燙,下體還飄出噁爛的惡臭味,睪丸腫大如哈密瓜,被老婆緊急送醫,確診「佛尼爾氏壞疽」(Fournier’s gangren...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