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類風溼性關節炎注意 免疫制劑恐讓康復型B肝再發

類風溼性關節炎注意 免疫制劑恐讓康復型B肝再發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台灣B型肝炎患者眾多,將近2百萬人,有些人治療後變成康復型B型肝炎感染,沒有表面抗原(HBsAg),但核心抗體 (Anti-HBc)仍為陽性,雖然復發機率極低,但台北榮總臨床發現,如果長時間接受免疫制劑治療,可能會提高復發風險。


北榮長期追蹤1,494位康復型B型肝炎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結果發現,其中17位患者發生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轉(即已經消失的表面抗原再次出現),部分患者發生嚴重肝炎。


值得注意的是,從接受免疫抑制治療到發生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轉的時間,短則2年,長則可達20年。此為國際間首次有關康復型B型肝炎感染的重要研究,已發表於美國胃腸病學協會知名期刊(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北榮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溼科主任蔡長祐表示,類風溼性關節炎為慢性關節炎,需長時間接受免疫調節的治療,包含一般口服的疾病修飾抗風溼病藥物或施打生物製劑,來延緩疾病的進程,減少對關節的破壞。


不過,這項研究發現,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轉發生機率雖然不高,但可能在長時間使用免疫制劑治療後發生,以致康復型B型肝炎的患者變成帶原者。


57歲女性為典型個案,10前年診斷為類風溼性關節炎,因口服抗風溼病藥物治療效果不佳,98年1月起接受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恩博)治療,剛開始反應良好,但效果漸漸變差,99年2月改以莫須瘤(B細胞抑制劑)治療,病人關節炎受到良好控制。


該婦人為康復型B型肝炎患者,持續追蹤肝指數、黃疸指數,每年也會追蹤B型肝炎表面抗原。106年8月此患者曾發生黃疸,肝功能也異常上升,醫療團隊再次驗B型肝炎表面抗原,不料竟已從陰轉為陽,B肝病毒量13萬9000IU/Ml,所幸及時接受抗病毒治療後順利康復。


北榮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提醒,長期使用免疫調節劑的患者,除了檢驗B型肝炎表面抗原篩檢出帶原者,也應檢測B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若為康復型B型肝炎也不要輕忽,除了定期驗肝指數及黃疸指數以外,至少每年追蹤B型肝炎表面抗原。


更多NOW健康報導
▸國內肺炎疫情雖已趨緩 防疫人員對登革熱仍不敢大意
▸網傳口含洋蔥可治口腔潰瘍? 專家打臉「假訊息」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糞便潛血陰性別高興太早! 因為大腸癌不一定會出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9個月大的楊小弟,之前曾與父母到印度探親,因發燒3日、咳嗽、食慾不振和右側右下葉肺炎,入住施予抗生素治療。住院次日發現口腔下臼齒對面內頰側黏膜上出現白色斑點、結膜炎(流淚水和眼睛發紅),隨後斑丘疹出現於耳後,再擴散至整個臉面,然後慢慢向下移至軀幹和四肢。楊小弟並未接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漸凍人治療出現曙光!陽明大學研究發現,人體的「Spt4」蛋白質,能抑制漸凍人致病基因,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刊《科學》,目前已經投入新藥研發,最快2年內有新藥可用,可望延緩漸凍人病程。 全台約千名漸凍人 據統計,全台約有1000多名漸凍人,每年新增4、500人。陽明大學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檳榔是第一類致癌物,據統計,國內每10名口腔癌患者中, 9個人有嚼檳榔的惡習,台灣口腔癌發生率高居世界之冠。專家強調,戒檳榔其實不難,不會出現類似戒菸、戒酒的不適反應,建議及早戒檳、遠離口腔癌。 檳榔是第一類致癌物 防癌教育基金會執行長由力行指出,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已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名林姓少年4歲時在台中燈會走失,現場廣播也找不回家人,便由工作人員帶著他到警察局報案,但當時4歲的他身上未有任何身分證明文件,因始終找不到家人,失蹤協尋6個月後,台中市政府依法向台中地方法院申請指定監護,93年10月就由法院判決由時任台中市長胡志強擔任監護人,由市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