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類風溼性關節炎注意 免疫制劑恐讓康復型B肝再發

類風溼性關節炎注意 免疫制劑恐讓康復型B肝再發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台灣B型肝炎患者眾多,將近2百萬人,有些人治療後變成康復型B型肝炎感染,沒有表面抗原(HBsAg),但核心抗體 (Anti-HBc)仍為陽性,雖然復發機率極低,但台北榮總臨床發現,如果長時間接受免疫制劑治療,可能會提高復發風險。


北榮長期追蹤1,494位康復型B型肝炎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結果發現,其中17位患者發生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轉(即已經消失的表面抗原再次出現),部分患者發生嚴重肝炎。


值得注意的是,從接受免疫抑制治療到發生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轉的時間,短則2年,長則可達20年。此為國際間首次有關康復型B型肝炎感染的重要研究,已發表於美國胃腸病學協會知名期刊(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北榮內科部過敏免疫風溼科主任蔡長祐表示,類風溼性關節炎為慢性關節炎,需長時間接受免疫調節的治療,包含一般口服的疾病修飾抗風溼病藥物或施打生物製劑,來延緩疾病的進程,減少對關節的破壞。


不過,這項研究發現,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轉發生機率雖然不高,但可能在長時間使用免疫制劑治療後發生,以致康復型B型肝炎的患者變成帶原者。


57歲女性為典型個案,10前年診斷為類風溼性關節炎,因口服抗風溼病藥物治療效果不佳,98年1月起接受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恩博)治療,剛開始反應良好,但效果漸漸變差,99年2月改以莫須瘤(B細胞抑制劑)治療,病人關節炎受到良好控制。


該婦人為康復型B型肝炎患者,持續追蹤肝指數、黃疸指數,每年也會追蹤B型肝炎表面抗原。106年8月此患者曾發生黃疸,肝功能也異常上升,醫療團隊再次驗B型肝炎表面抗原,不料竟已從陰轉為陽,B肝病毒量13萬9000IU/Ml,所幸及時接受抗病毒治療後順利康復。


北榮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提醒,長期使用免疫調節劑的患者,除了檢驗B型肝炎表面抗原篩檢出帶原者,也應檢測B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若為康復型B型肝炎也不要輕忽,除了定期驗肝指數及黃疸指數以外,至少每年追蹤B型肝炎表面抗原。


更多NOW健康報導
▸國內肺炎疫情雖已趨緩 防疫人員對登革熱仍不敢大意
▸網傳口含洋蔥可治口腔潰瘍? 專家打臉「假訊息」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糞便潛血陰性別高興太早! 因為大腸癌不一定會出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網路世界什麼資訊都有,一直以來就有人分享綠咖啡減肥的文章,甚至還搭配有減肥前與減肥後的圖片,非常吸引人。雖然確有研究指出,綠咖啡中所含有的綠原酸成分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控制體重;不過,專家指出,如果不控制飲食與運動,很快就會復胖。 減肥妙方琳瑯滿目 減肥前與減肥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60歲男性,工作常得熬夜加班,去年年中突然出現右上腹疼痛,還摸到類似腫塊,赴診所看診,懷疑可能罹患肝癌,因此轉至醫院進一步檢查,經過超音波、大腸鏡等檢查後,發現橫結腸位置有約4公分腫瘤,造成腸阻塞,且肝腫瘤已20公分,幾乎快撐破肝臟表面的膜,切片報告顯示為大腸癌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台灣目前罹患糖尿病的人口越來越多,在醫院常聽到病友們在煩惱不知如何控制飲食,為避免血糖飆高,想要吃素的人更是不在少數,素食飲食富含植化素、纖維素及維生素,有助於降低許多慢性病的發生,但要怎麼吃才健康? 素食容易造成肥胖、抵抗力差 阮綜合醫院營養師黃佳進表示,素食可區分為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臺南市近來發生少婦抱著兩個月大的幼兒,直接從住處六樓往下跳,釀成家庭悲劇。根據臺南衛生局去年統計,因精神疾病造成自殺未遂者佔38.7%,排行第一位,其次則是因感情或家人等因素造成,第三名則是工作等經濟壓力導致,顯示精神疾病和自殺行為往往有因果關係。 對精神病患正確處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