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類風濕性關節炎如酷刑 不治療4成恐殘疾

類風濕性關節炎如酷刑 不治療4成恐殘疾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什麼痛像滿清十大酷刑?61歲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黃姓病友,走路時雙手無法自由擺動,只能像機器人般,維持上臂下垂、下臂上抬約40度的固定姿勢,手臂輕輕一甩就痛,簡直如「酷刑」。由於許多病友常忍痛不願就醫,類風濕性關節炎醫學會、基金會和病友會等三大團體同聲提醒,疼痛是病症惡化的警訊,患者應正視自己的感受,迅速「有感治療」控制疾病。

病友常忍痛不治療 病情恐惡化

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理事長林宏哲表示,患者常因關節疼痛、腫脹、僵硬和變形導致活動力受限,無法像正常人輕鬆地執行打電腦、盥洗和居家打掃等日常動作,嚴重時甚至連生活起居都無法自理。但許多民眾不曉得,投以異樣眼光,很容易讓患者產生防衛心態,甚至乾脆放棄治療,放任病症惡化。

免疫系統成豬隊友 惡化恐殘疾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引發的慢性發炎性疾病,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過敏免疫風濕內科主任蔡文展解釋,患者會因為免疫系統「秀逗」,免疫細胞變身為「豬隊友」,攻擊關節組織而出現對稱性發炎、腫脹和疼痛等症狀,長期甚至可能導致骨質侵蝕和軟骨裂解。

研究顯示,若缺乏適當的治療與照護,8成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終會關節變形,且4成患者會因此殘疾在10年內喪失工作能力,提早從職場退休。此外,也可能併發心臟與血管病變或憂鬱症。

藥物多健保給付 醫病團體籲治療

如何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聯盟執行長、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進強調,臨床的藥物有很多,即使是中重度病患,也有生物製劑和口服小分子藥物可治療,且健保多已給付,只要積極治療,症狀通常都能改善。

國內三大類風濕性關節炎醫病團體都呼籲,忍痛不是勇敢的表現,患者應主動積極治療。該名黃姓病友在藥物治療後,不但與朋友共同經營餐飲店、保持天天慢跑一萬公尺的習慣,並且再度擁抱熱愛的籃球運動,重拾美好人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95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到底燒聲是因為聲帶結節、聲帶囊腫,還是其他原因呢?其實,聲帶在解剖的構造上是兩片的構則,而這兩片的構造其實是很柔軟而優雅的結締組織,當你講話越久,或是越大聲,震動的頻率就會越高,這就會使柔軟的組織出現水腫的情形。而聲帶會產生沙啞的一個原因是過度使用造成聲帶水腫。另外有一些則是聲帶長繭或是長息肉。 ...

閱讀詳情 »

什麼?不只皮膚會鬆弛下垂,腸道也會老化下垂?近來,網路興起一新說法提到:「女性朋友因肌力普遍較弱,所以一旦年紀增長,肌肉鬆弛便容易出現『腸下垂』症狀,導致便祕、腹痛纏身。」引起網友熱議。到底什麼是「腸下垂」、腸子真的會下垂嗎?又該如何預防?就讓我們聽專家怎麼說! 腸道下垂真有其事?2發生部位、成因大...

閱讀詳情 »

新北市1名65歲劉姓男子,有三高病史,早晨起床突然感到視力模糊,左眼白茫茫濛霧一片,經醫師檢查後,發現病人左眼視神經盤腫脹合併出血,診斷為「非動脈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NAION),俗稱「視神經中風」,所幸及時治療,始挽回視力。 主任黃子倫(右)與劉姓患者(左)分享視神經中風治療經驗。(圖片提供...

閱讀詳情 »

為了延長食物保存期限,醃漬、發酵一向是人類常見的料理方式!而近來坊間更流傳:「醃漬食物富含酵母菌、乳酸菌,多吃能幫助維持腸道菌種平衡,有利預防腸癌發生。」引起不少網友熱議。 不過,也有一派理論認為:「食物在醃製過程中,容易有亞硝酸鹽產生,長期食用恐因此增加致癌風險。」到底誰的說法才正確呢?就讓我們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