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食物處理不當恐引腸胃拉警報!專家揭2招解中毒危機

食物處理不當恐引腸胃拉警報!專家揭2招解中毒危機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   資料來源/US.CDC
有沒有一種吃完午餐後,下午就開始肚子痛的經驗呢?有可能是你的食物中在處理的過程中哪個環節出現問題。常見食物中有可能潛藏那些毒素呢?美國CDC特別列出七大類食物中潛藏毒素,及如何避免中毒的解方!七大類食物中如何避免食物中毒解決方式
1.肉類(雞肉、牛肉、豬肉)大部分生禽肉都含有彎曲桿菌。還可能含有沙門氏菌、產氣莢膜梭菌等。

避免食物中毒的解決方法:

A、徹底煮熟家禽和肉類。

B、煮完後未吃完的剩菜,要在兩小時之內,放入溫度40°F(約4℃)中冷藏。

C、如果是烤雞,建議可分成小塊冷藏,如此一來可以達到迅速冷卻,防止細菌滋生。

2. 水果、蔬菜生的水果和蔬菜可能會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和李斯特菌等有害菌。

避免食物中毒的解決方法:

A、最安全方式是煮熟。

B、清洗乾淨。避免未清洗的新鮮農產品。

3.牛奶生(未經高溫消毒)牛奶或生牛奶製成的產品,包括起司、冰淇淋和優格等會含有害細菌,包括彎曲桿菌、 隱孢子蟲、大腸桿菌、李斯特菌和沙門氏菌。

避免食物中毒的解決方法:

為防止感染李斯特菌和其他有害細菌,請勿食用生牛奶或其他由生牛奶製成的產品;生牛奶通過巴氏殺菌變得安全,透過加熱來消滅引起疾病的細菌。

4.雞蛋含有沙門氏菌,即使從肉眼看起來乾淨而且沒有破裂的雞蛋,也會有致病風險。

避免食物中毒的解決方法:

A、避免食用含有生雞蛋或未煮熟雞蛋的食物,像是自製的凱撒沙拉醬和蛋酒。

B、雞蛋烹煮時,要把蛋完全煎熟,包括蛋黃、蛋白。

C、徹底煮熟含有雞蛋的食物。

D、.將雞蛋冷藏在40°F(約4℃)或更低的溫度。

E、不要品嚐或食用生麵糊或麵團。

5.海鮮和生貝類生的或未煮熟的牡蠣可能含有弧菌,會有弧菌感染的風險。

避免食物中毒的解決方法:

A、不要吃生的或是沒有煮熟的魚、貝類、海鮮等。

B、海鮮煮至145°F(約63℃),剩菜的海鮮則需加熱到165°F (約74℃)。

6.豆芽食用生的或稍微煮熟的豆芽,像是苜蓿、豆類,可能會導致沙門氏菌、大腸桿菌或李斯特菌感染的風險。

避免食物中毒的解決方法:徹底煮熟。

7.生麵粉麵粉通常是未經處理,且未殺死細菌的農產品。當穀物在田間或在生產麵粉的其他步驟時,有可能遭到有害細菌污染。

避免食物中毒的解決方法:加熱,徹底煮熟。


春節已經在倒數,家中常會有剩下的菜餚保存及復熱的問題,更是要做好筆記!讓你可以過個健康又安心的新年!


推薦閱讀: 不是拉拉肚子就好!一次了解食物中毒症狀,出現5種情況快就醫

食物處理不當恐引腸胃拉警報!專家揭2招解中毒危機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查看原始文章>>

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第12期疫苗接種第一階段預約到今(20)日中午截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公布最新統計,三款疫苗總共已188萬1516人完成預約,預計在10月22日到10月27日接種。第一階段若無法預約到疫苗的民眾,第二階段也能預約。 「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http...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台灣,根據國健署調查,骨質疏鬆症已經是65歲以上老人常見慢性病的第4名,髖骨骨折發生率更是亞洲區第一名,國內醫師就提醒,因為骨質疏鬆導致的骨折中,有6%的民眾會發生髖關節骨折,要命的是,一旦發生髖關節骨折,一年之內女性死亡率達15%,男性死亡率更高達20%,且存活的...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公布國內新增6例COVID-19確診病例,分別為1例本土、5例境外移入。外傳境外移入個案16448的60多歲男子是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富邦金昨日未作出明確回應,至今(20)日上午才發布重訊表示:「本公司依主管機關防疫規範,訂定應變措施,並落...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中央、地方拚命衝疫苗施打率之下,現在傳出台北市基層第一線醫護人員有怨言,質疑為了施打率數字好看、醫護人力反被壓榨,在醫院已經沒降載之下,又要支援打疫苗,沒人照顧病人怎麼辦?負責花博疫苗施打的仁愛院區院長蕭勝煌今(20)日出面澄清,目前人力每天預計動用12位醫師,54...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