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飯後千萬別做這「5件事」,小心腸胃爛掉!

飯後千萬別做這「5件事」,小心腸胃爛掉!

(本圖翻攝自blogspot)

1、飯後立即吃水果

飯後千萬別做這「5件事」,小心腸胃爛掉!

(本圖翻攝自今日頭條,下同)

正餐過後人體內的腸道正處於消化過程,在飯後就立刻食用水果會影響到食物的正常消化,最佳方案則是在飯後一小時之後食用水果。

2、飯後馬上洗澡

飯後身體裡面的血液循環和能量都集中在胃腸消化上,容易造成大腦缺氧。

3、飯後劇烈運動

飯後千萬別做這「5件事」,小心腸胃爛掉!

劇烈運動或勞動時四肢肌肉需要有較多的血液供應,胃腸道的血液供應就會相對減少。消化吸收必然會受到影響。另外,飯後胃裡食物較多,重量也較大,如果運動或勞動過度,容易造成腹痛、胃下垂等病變。

建議:運動或重體力勞動應安排在飯後1小時之後為宜。

4、飯後馬上睡覺

飯後馬上睡覺,則胃腸道的蠕動減慢,消化液分泌減少,食物就不能得以充分消化。特別是小兒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亂、消化吸收不良,久之可引起營養缺乏症。

5、飯後放鬆褲帶

飯後千萬別做這「5件事」,小心腸胃爛掉!

很多人吃飯過量後感覺撐得慌,常常放鬆皮帶扣,這樣雖然肚子舒服了,但是會造成腹腔內壓的下降,逼迫胃部下垂。長此以往,就會真的患上胃下垂。

「本文轉載自今日頭條」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國內疫情進入社區流行階段,許多民眾有疑似確診症狀都焦急的前往大醫院,造成急診大排長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宣布,為解決此情況,目前全台指定開放199家社區採檢院所,提供PCR核酸檢驗採檢服務,有需求的民眾可以就近前往,增加其方便性。 指揮中心指出,在中華民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本土確診人數暴增,破萬人之後更是增加快速,雖然已無去年的三級警戒模式,確診者也多以輕症為主,但確診人數多、接觸者多,仍須要居家照護或隔離,更有許多學校因此停課。在無法出門或不方便出門採購的情況下,均以外送配合送餐或是一次大量採購,減少出入機會,但有些食材保存期限短,該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痔瘡是許多人難以說出口的隱疾,不少病人罹患後更會不好意思前往就醫。根據成大醫院統計,國人罹患痔瘡機率高達86%。對此,國泰綜合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雨農表示,隨著年紀增長,肛門痔瘡結締組織慢慢退化無力,痔瘡就會慢慢膨出,加上任何會造成肛門壓力升高的狀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苗栗報導】這波Omicron本土疫情直線上升,單日確診人數已進入「萬例時代」,指揮中心防疫政策也滾動式調整,「簡訊實聯制」已由「社交距離APP」取代,隔離天數縮短朝向「以篩代隔」的模式,面對防疫政策的改變,讓許多人不免擔憂。尤其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疾病病友,疫情的波動,恐也牽動病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