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觀念是為了避免自身營養過剩,認為多吃蔬菜水果,拒絕大魚大肉即是養生。但是近期日本研究發現,飲食太過清淡反而會造成營養不良,專家說,就是這種過與不及,害很多人莫名其妙變成營養不良。
科學解讀何為“飲食清淡”
許多人把“粗茶淡飯”說成是只吃素不吃葷或基本沒有菜肴的“淡飯”,還把此作為“健康長壽”之道加以宣傳。其實這樣的理解很不好。在舊中國,絕大多數的人因為貧窮,只能“粗茶淡飯”,再加上吃不飽,使得人民平均壽命只有不足50歲。
日本專家熊谷修斷言:“要長壽真吃粗茶淡飯,這是一種幻想!”在日本因長壽而聞名的沖繩縣和長野縣,調查發現長壽者的飲食品種都多樣化,有肉、魚、雞蛋、蔬菜、水果,但飲食適量,講究衛生。
因此對“粗茶淡飯”要科學解讀,它是指儉樸生活,而不是字面意義上的“粗”的茶、“淡”的飯,應該是指平衡飲食,食物多樣化(包括蔬菜水果),不大吃大喝、營養過剩。
許多人信奉飲食越清淡越好,甚至說吃素就能長壽。但是他們的根據只是因為素食可以減少胃腸負擔,容易消化,還可以防止心臟病的發生。但研究證明,人吃過分清淡的食物會降低體質,疾病反而更容易侵襲人體。即使患有心臟病的老人,也不可強求飲食必定要清淡。
在素食中,除了豆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外,其他食物中的蛋白質含量均很少,而且營養價值較低,不易於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而諸如雞、鴨、魚、肉之類的葷食,卻能夠成為營養的重要來源,為人體的生長發育和代謝過程,提供大量的優質蛋白和必需的脂肪酸。
其實,身體健康的主要因素不在於吃葷還是吃素,而在於吃什麼和吃多少,也就是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是不是齊全、是不是適量。從食物中所攝取的成分及其份量,正是人體生理及生活運作中需要的,為正確的營養攝取最基本的原則之一。
因此建議若真要養身,可以考慮葷素相間的飲食,不但可以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促使組織細胞的結構完全,也可提高抗病能力,並延緩衰老以及增進健康長壽喔。總之專家說,就不要拒絕太多食物,吃得清淡絕對不等於養生。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
《醫藥生技科學共筆》部落格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