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餐桌上六種美食是致命毒藥吃前需慎重

餐桌上看似美味的佳餚,實際上卻是致命的毒藥,餐桌上六種美食,吃前需格外的謹慎,如果可以千萬不要經常吃。那麼,餐桌上哪些看似誘人的美食,實際上是致命的毒藥呢?不知道的人就趕緊接著往下看吧,以免誤食了卻也不知道。

餐桌上六種美食是致命毒藥吃前需慎重

 

西非荔枝果(牙買加)

  西非荔枝果,又稱為“蔬菜大腦(Vegetable Brain)”,是牙買加的國果。你一定以為它很受歡迎。但實際上,如果在成熟之前食用的話,會引起嘔吐或癲癇,甚至致命。因此只有等到果皮變成亮紅色,黑色有毒的種子脫離果子後,人們才能享用這種美味又營養的食物。此外,將其煮沸,搭配上咸鱈魚,就可以做成具有牙買加民族風味的特色菜西非荔枝果燉鱈魚。

餐桌上六種美食是致命毒藥吃前需慎重

 

蘑菇(意大利)

  在意大利托斯卡納(Tuscany)尋找松露似乎是一種愜意的度假方式。但需注意,雖然我們周圍有很多可食用的蘑菇,然而美味如牛肝菌都有一些有毒的“表親”。甚至他們的名字聽起來都帶有死亡氣息,如死亡之帽(Death Cap)、毀滅天使(Destroying Angel)。有些也長得像毒蘑菇。最好看清楚您吃的到底是羊肚菌還是劇毒的鹿花菌;是美味的雞油菌還是邪惡的傑克燈(Jack O'lantern);是有毒的盔孢菌(Galerina)還是迷幻裸蓋菇(Psilocybe)。

餐桌上六種美食是致命毒藥吃前需慎重

 

活章魚(韓國)

  在韓國,人們認為活章魚的觸鬚是一道美味的冷盤佳餚。將其切成小塊,沾上香油和芝麻,放入嘴中,此時會發現它仍在喉嚨裡滑動,因為觸鬚還有很強的活力。但這樣很容易讓人窒息。據報導,韓國平均每年有六人因食用活章魚而窒息死亡。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吞嚥之前咀嚼100次,同時不要說話。

餐桌上六種美食是致命毒藥吃前需慎重

 

河豚(日本)

  關於劇毒河豚的傳說,日本美食家們總是津津樂道。但這就是可怕的事實,河豚毒素就是恐怖的毒藥,它絕對可以把河豚宴變成你人生最後的晚餐。幸運的是,經驗豐富的廚師們已經熟練地掌握了片魚的技巧。他們可以避開那些含有劇毒的卵巢、肝臟和腸道,這些毒素,哪怕一小滴,也足以致命。日本每年仍有幾十個不怕死的食客,因食用劇毒的河豚引起急性呼吸衰竭進了醫院。那麼河豚的味道究竟如何呢?初食時,舌頭會有點麻,之後嘗起來有點像比目魚,而且味道很容易被任何一種調料蓋過。

餐桌上六種美食是致命毒藥吃前需慎重

 

金槍魚

  工業廢料造成的污染導致甲基汞相關疾病發病率增高,包括兒童發育不足。這使得金槍魚(不管是金槍魚排還是金槍魚罐頭)都從菜單上消失。但是有些病原體,如由鮮魚肉處理不當產生的鯖毒素,仍每年都使人們感染疾病。其症狀不一,從頭痛到腹瀉,甚至還有失明。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將魚冷凍,或只在有信譽的飯店食用。

餐桌上六種美食是致命毒藥吃前需慎重

 

牡蠣

  牡蠣,又稱為“海裡的牛奶”。其富含大量蛋白質和人體所缺的鋅。食用牡蠣可防止皮膚乾燥,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分解黑色素。它是難得的美容聖品。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為生牡蠣居高風險食物之首。因其含有兩種破壞力極大的病原體:羅病毒和霍亂弧菌。諾羅病毒可能引起胃腸炎。霍亂弧菌可引發高燒、感染性休克、皮膚潰爛性水泡,甚至可引起致命性的敗血症。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28歲的羅先生,體重高達136公斤,6年前因工作跌落,造成脊椎嚴重受傷,經過休養一年逐漸復原,但數月前又感到脊椎疼痛,就醫檢查發現脊椎鋼釘鬆脫,卻因體重過重無法手術。醫師建議透過手術減重,並配合飲食及運動,目前體重降至74公斤,脊椎疼痛也改善了。袖狀切除手術 半年減重6...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植髮手術 擺脫落髮困擾「頂上見光」不僅會降低自信心,甚至還有可能影響人際關係,因此,植髮成為改變髮量的選項之一。不過,許多人對於植髮的既定印象,還停留在需要大量剃髮、植髮後的造型看起來不自然等。開業診所沈志龍醫師提到,現代醫學進步,不僅植髮的技術推陳出新,術後的髮型設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糖尿病患者是否常有手腳麻、刺痛,甚至有被電到的感覺?千萬別輕忽!這些症狀很有可能是糖尿病引發的周邊神經病變痛(DPNP)。為提高糖友對DPNP的認知,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台灣神經醫學會以及台灣疼痛醫學會特別偕同衛教大使蔡振南,於世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小星星合唱團是由一群喜歡唱歌的失親寶貝及家長組成,成軍已經3年了,邀請專業老師透過每2週一次的練唱時間,藉由歌聲反映成長的歷程,不僅建立相親相愛的同儕關係、培養健康的休閒活動,也為生活注入喜樂與盼望。失親兒個案量持續增加 服務超過1萬2000人根據失親兒基金會統計,13...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