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餐飲符合「3條件」可內用 若爆確診停業3日、11天內只准外帶

餐飲符合「3條件」可內用 若爆確診停業3日 11天內只准外帶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三級延長、適度鬆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8)日宣布延長全國疫情警戒第三級至7月26日止,並自7月13日起適度鬆綁部分措施,其中飲餐內用怎麼做?食藥署長吳秀梅強調,不但「桌與桌」或「人與人」要保持1.5公尺以上的距離,一旦有員工或顧客確診,得暫停營業至少3日,且恢復營業11日內,暫停內用、改採外帶。

吳秀梅表示,目前餐飲除可提供外帶服務,亦適度鬆綁內用規定,請業者一定要配合落實相關規定,尤其環境清潔消毒要比平常更加強,應訂定清消計畫,針對廁所部分特別加強。

食藥署進一步訂定「餐飲業防疫管理措施」重點如下:

一、餐飲從業人員健康管理:盤點相關工作人員及造冊、訂定餐飲從業人員分流上班計畫、訂定健康監測計畫(包含人員名單及異常追蹤處理機制)、落實體溫量測、健康狀況監測及定期篩檢、並鼓勵安裝「臺灣社交距離App」。

二、餐飲從業人員衛生行為:加強餐飲從業人員防疫教育訓練,落實戴口罩及勤洗手;外場人員口罩加面罩,內場人員口罩加帽子;保持從業人員用餐距離。

三、餐飲場所環境清潔消毒:訂定環境清潔及消毒計畫、定時執行環境清潔及消毒、增加廁所衛生清潔及消毒頻率。

四、顧客用餐管理:實施顧客實聯制;落實顧客衛生防護措施,除用餐外全程戴口罩;保持顧客用餐距離;調整供餐方式,以個人套餐、分菜後再上菜、自助餐由專人服務型態為主;管制人流,營業分流,避免人潮擁擠;避免點餐及收付款交叉污染;提供酒精類飲料進行營業時間管制。

五、餐飲場所出現確診者應變措施:盤點場所內相關活動人員並完成造冊;擴大風險管控,自主防疫管理;配合疫情調查,接受快篩或核酸檢測。

食藥署表示,所有餐飲業皆須符合上述列規定,若有隔板、採梅花座或可維持用餐時的社交距離,則可提供內用服務。後續將與餐飲業者及地方政府衛生局召開視訊說明會,確保餐飲場所的安全。

餐飲符合「3條件」可內用 若爆確診停業3日 11天內只准外帶

照片來源:指揮中心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回擊柯文哲「設局」說 公布通聯時序!陳時中:跟柯、黃兩人通過電話

搭車還是要餓肚子!交通部拍板 台鐵、高鐵「車廂內仍不開放飲食」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今年農曆春節不一樣,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活動紛紛取消,防疫期間「困」在家,一旦感到焦慮、憂心時,專家建議,不妨試著增加和孩子共同運動的頻率吧!全因為根據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指出,父母與孩子共同運動天數越少者,其憂鬱指數的比例就越高。 這一份最新發布的數據是董氏基金...

閱讀詳情 »

https://grinews.com/news/wp-content/uploads/2021/02/小心這些飲食失調症狀.wav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美國木匠兄妹合唱團主唱凱倫·卡本特死於厭食症所引發的心臟衰竭,年僅32歲。有些人正陷在飲食失調問題之中卻不自知,但事實上一些飲食失調(...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人更加注重手部的清潔與衛生,但同時莫名冒出奇癢無比紅疹的病號也激增,為何以前日常洗手不會出問題?現在卻不一樣?皮膚科醫師解答,背後原因就是以清潔劑取代清水洗手,無形中皮膚屏障遭到破壞。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皮膚科醫師蔣承臻指出,防疫防到雙手乾癢...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過年免不了大魚大肉才有氣氛,更別提各種應景零嘴了,不過,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陳至翔警告,「老人家消化要多花2倍時間」,腸胃功能不如年輕人,若年節飲食不忌口,不僅可能使慢性病失控,也會造成腸胃負擔,導致「胃糟糟」不適。 事實上,每年春節假期就是年長者最易發生胃腸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