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馬桶千萬不要蹲超過3分鐘,因為......看了你就知道有多可怕!!這真的不是在跟你開玩笑!

馬桶千萬不要蹲超過3分鐘,因為......看了你就知道有多可怕!!這真的不是在跟你開玩笑!

via

坐在馬桶上好久,卻怎麼也排不出來,這時不可強行排便,每次排便時間也不能過久,否則可能引起痔瘡。

  人的排便有兩種方式,一次式和二次式。一次式是在排便反射衝動下,一次性排出腸道糞便。二次式是在一次排便後,需要第二次排便衝動,再次增加腹壓和鬆弛肛門括約肌排出殘餘糞便。由於二次排便間隔時間長,蹲便時間長,導致肛門周圍靜脈回流差,更易患痔瘡。

  正確的排便方法有助於縮短時間,預防痔瘡。例如在排便感明顯時立即如廁,不可久忍大便;上廁所要專心,不要看報紙、玩手機等;排便動作完成後稍事休息,等產生第2次排便感時,再做排便動作,切不可強行排便;不可蹲廁過久,實際上排便所需時間極短,2~3個排便動作約1分鐘,如果超過3分鐘仍無便意,應停止排便;排便時不宜用力過猛,以免損傷肛門,應緩慢增加力量;從理論上講,肛腸角越大,直腸越直,排便就越順暢,因此可採用蹲姿,或坐姿時在腳下墊個小板凳;排便困難時可順時針按摩腹部,有利於刺激腸道,增加便意;直腸緊挨骶尾骨後方,輕輕拍打骶尾骨,有利於將力量傳遞到直腸,通過振動刺激腸道,利於排便。

  便後的肛門保護,對於預防痔瘡很有必要。具體方法有:第一,排便後,有意識地做3~5次肛門收縮,能增強括約肌功能,消除疲勞。第二,按摩肛門,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方法是在每次大便後用軟紙在肛門部位按揉,可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交替按摩10~20次。第三,便後用溫水坐浴,既可以洗淨肛門皮膚褶皺內的污物,還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對保持肛門的清潔和生理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via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公布國內第32例COVID-19(武漢肺炎)確定病例,為第27例北部80多歲老翁的31歲女性外籍看護,但棘手在於,該女為非法的外籍看護,指揮中心花費一番功夫才找到人,目前已知其在照顧完第27例後亦曾...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出現第32例COVID-19(武漢肺炎)確定病例,又是新北父子家庭聚群向外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今(26)日在記者會上親自宣布這項壞消息,第32例是第27例在2月11日至16日住院期間的30多歲女性外籍...

閱讀詳情 »

▲1成被隔離者出現情緒困擾。(照/高醫附醫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球持續有國家淪陷新冠肺炎疫區,為了防堵疫情擴散,國內「隔離」人數也不斷攀升。高醫附醫今(26)日指出,在該院訪視的30名隔離個案中,發現約有1成出現情緒困擾,焦慮、憂鬱、極度不安正是初期最常見3種情緒;精神科醫師建議...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從中港澳疫區回台,卻兩度溜出門趴趴走!台北市衛生局今(26)日公布開罰台北市首例的兩度違反居家檢疫規定趴趴走案例,該名男子分別是在20日以及24日被防疫人員發現居然跑出門倒垃圾、甚至到居家附近的賣場買東西,視規定如無物,除了各別開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