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骨鬆患者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 應定期口腔檢查防這病

骨鬆患者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 應定期口腔檢查防這病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72歲的張媽媽,有高血壓、心臟病病史,長期背痛、腰痛。5年前曾在家中浴室意外跌倒,導致骨折,經診斷為骨質疏鬆症,便開始使用雙磷酸鹽類藥品(bisphosphonates)。可是,張媽媽時不時會感覺牙齦腫脹疼痛,但因怕痛而拒絕就醫治療,直到最近因牙痛不已,決定去看牙科並接受了拔牙手術,手術後發現傷口一直無法癒合,牙齦疼痛感加重,下唇麻木感、牙齒鬆動、化膿,再次回診就醫,經追蹤用藥史發現,可能是雙磷酸鹽類藥品所引起下顎壞死的嚴重不良反應。


其實使用雙磷酸鹽類藥品治療骨質疏鬆症造成顎骨壞死並不常見。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提醒,長期使用雙磷酸鹽類藥品治療骨質疏鬆的病人,應聽從處方醫師的醫囑,並定期進行口腔追蹤,若需進行牙科侵入式手術,宜由醫師評估,以降低顎骨壞死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


治療停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的藥品眾多,依作用機轉分為抗骨流失藥品,如:雙磷酸鹽類、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單株抗體藥品、女性荷爾蒙製劑,和促骨質合成藥品,如:副甲狀腺素。雙磷酸鹽類藥品是治療或預防骨質疏鬆主要藥品之一,經2019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及指引文獻中指出,相較於其他藥品,它能有效減少髖骨、脊椎或非脊椎骨折的風險,有每周或每月服用1次的口服劑型,也有3個月或1年施打1次的注射劑型。為降低顎骨壞死風險,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應謹記以下3原則:


1.注意不良反應:治療骨質疏鬆症的雙磷酸鹽類藥品,引起顎骨壞死的病例僅佔少數,若長期使用且持續出現不適症狀,例如感覺口腔牙齦疼痛、腫脹、化膿、唇或顏面麻木感、牙齒鬆動或脫落、齒槽骨暴露、牙齒傷口無法癒合等症狀,可能就有顎骨壞死的風險,要立即回診。


2.主動告知病史及用藥史:有骨質疏鬆症病史的婦女應定期回診,與處方醫師充分溝通,了解可能的用藥風險;如有需要進行拔牙、植牙等侵入性之相關手術,或是嘴巴或牙齒有任何問題,應主動告知處方醫師,以評估是否需調整相關治療計畫。此外,定期至牙科檢查時,或是進行拔牙、牙周侵入性手術前,亦須主動告知牙醫師相關用藥史及病史,例如是否正使用雙磷酸鹽類藥品、denosumab或類固醇等藥品,以評估牙科處置的安全性,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


3.用藥期間隨時注意口腔健康:正在使用雙磷酸鹽類藥品的病人,需定期接受牙科檢查及清除牙結石等口腔照護工作,平時注意口腔清潔,養成良好口腔衛生習慣。每天檢查口腔牙齦,若出現牙齦疼痛、腫脹、化膿、唇或顏面麻木感、牙齒鬆動或脫落、齒槽骨暴露、牙齒傷口無法癒合等症狀,應告知處方醫師或牙醫師。


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雙磷酸鹽類藥品造成顎骨壞死雖屬少數案例,但仍不可忽視。建議民眾應定期做牙科檢查,用藥期間留意不適症狀及口腔健康;做侵入性牙科治療時,與處方醫師及牙醫師充分溝通,減少顎骨壞死發生機率,確保用藥安全。


更多NOW健康報導
▸長期用棉花棒掏耳朵 這習慣恐引發感染甚至耳膜破裂
▸北部粽PK南部粽熱量比一比 端午吃粽可別放縱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糞便潛血陰性別高興太早! 因為大腸癌不一定會出血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10歲男童排便流出帶油液體,連放屁都噴油!家長擔心是兒子腸胃出問題而急忙就醫。醫師問診時再三詢問男童有沒有吃「油魚」?男童卻堅稱沒吃「魷魚」,一陣雞同鴨講,最後家長才聽懂問題,終於確認問題出在「油魚」才導致拉油,而鬆了一口氣。 台中慈濟醫院小兒腸胃專科醫師李宇正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臨床上最常諮詢近視雷射手術的患者,除了因工作需求卻無法長期配戴隱形眼鏡的空服員、廚師,不喜歡被眼鏡束縛的熱愛戶外活動者及極限運動者外,還包括因角膜缺氧及眼裂太小,不適合戴隱形眼鏡的患者。在近視雷射手術前,眼科莊怡群醫師建議大家多諮詢幾間診所,多方比較,綜合評估需求及風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在新冠肺炎防疫成果全球矚目,在愛滋防治上也成績斐然,截止去年底,台灣愛滋防治已達到「88-92-95」,可望在今年底順利達到90-90-90的階段目標。和去年同期相較,台灣愛滋新感染人數已達15年以來新低。在抗病毒藥物的有效控制下,感染者身體健康狀態及壽命與常人無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整形水貨未核准 低價植入物有代價以往隆乳多選擇鹽水袋,因觸感較不自然,逐漸被果凍矽膠(俗稱)(曼陀矽膠填充義乳隆乳)、魔滴(俗稱)(波力媚愛格爾乳房植入物)等植入物取代,自體脂肪隆乳也受到歡迎,愛美女性的選擇增多,然而其中也混入來路不明的水貨跟假貨,少了衛福部核可認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