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高山症發作恐致命 出發前先做這1件事

高山症發作恐致命 出發前先做這1件事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登山健行活動日漸備受現代人重視,但在親近大自然時,因「高山症」造成的憾事也時有耳聞。醫師建議,高山旅遊者在出發前,應先前往門診,由醫師開立服用預防用藥,以減少高山症發生的機會。

高海拔疾病 2500公尺以上易發生
登山時因為身體無法適應高海拔特殊的環境,造成的不適稱為「高海拔疾病」,也就是高山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家庭醫學科蔡亮如主治醫師表示,一般攀爬至高度超過2500公尺以上,就會出現高山症的症狀,隨著攀升高度上升,發生高山症的比例增加,症狀通常在抵達高度後的12-24小時內發生,並且在1-2天後隨身體適應高度後而減緩。
3大高海拔疾病 不及時處理恐奪命
高海拔疾病分為急性高山症、高海拔腦水腫、高海拔肺水腫。蔡亮如主治醫師指出,急性高山症因缺氧而有頭痛、頭暈、失眠、噁心、嘔吐、虛弱等症狀,少數惡化至高海拔腦水腫者會嚴重頭痛、步態不穩、噁心嘔吐、判斷力異常、意識混亂、昏迷、甚至死亡。

高海拔肺水腫則因肺動脈壓上升與肺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現運動表現變差、乾咳、疲倦、心跳呼吸加速等症狀,隨病程進展會出現休息時仍呼吸困難、多痰咳嗽、咳血、極端虛弱、發紺(因缺氧皮膚出現紫藍色);此外,高海拔腦水腫與高海拔肺水腫若無及時處理,死亡率很高。
預防高山症 先找醫師諮詢藥物
蔡亮如主治醫師說,目前都有相關藥物可以預防高山症的發生,建議先找醫師諮詢合適用藥。另外,除了服用預防藥物以外,也要維持充足睡眠、注意保暖、多喝水、不喝酒、不服用安眠藥,減少劇烈活動。
漸進式登山 出現症狀應降低海拔高度
蔡亮如主治醫師提醒,登山時須衡量身體狀況,並且採漸進式登山,勿短時間內上升太快。若有頭痛、噁心、嘔吐、喘、咳嗽等症狀出現,需優先當成高山症處理,千萬不要帶著症狀繼續登山,而除給予氧氣、休息、藥物治療以外,降低海拔高度才是減緩高山症最重要的方式。

【延伸閱讀】抗癌成功有技巧! 肺癌名醫以癌症基因檢測技術擊潰癌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17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高雄市政府衛生局、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與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共同合作之「大高雄地區預防酒駕處遇合作計畫」,歷經3個月緊鑼密鼓的籌備與規畫,終於在107年11月中旬正式啟動,並於高雄市立凱旋醫院辦理了首場酒精解癮輔導團體課程。酒駕被告機構外輔導 減少後續再犯可能長期以來酒駕新...

閱讀詳情 »

陰雨綿綿、濕冷的冬日,不只心情易感憂鬱,也讓人不禁擔憂身體狀態是否也會跟著受影響?在華人健康網《5914呼叫醫師》服務中,就有網友發問:「聽說冬天日曬不足、維生素D缺乏,免疫力也會跟著變差,真的嗎?」究竟說法是真是假?就讓我們聽專業營養師怎麼說! 維生素D是人體必須「陽光維生素」 這些生活不當習慣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75歲的林伯伯以往健康良好,體檢都沒有發現明顯異常,每天早上都和鄰居好友至附近公園運動,打打太極拳。然而這2年多來林太太逐漸發現林伯伯有記憶力逐漸下降情況。起初只是交代要採買的青菜水果遺漏項目,近半年逐漸惡化,常翻找個人物品遍尋不到。後來更出現早上出門運動後至下午尚未返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寶寶攝取副食品種類多寡與降低過敏體質有關?基隆長庚兒科團隊研究發現,寶寶1歲前被餵食含有易致敏性的副食品種類越多,被檢測出過敏體質的機會越低。此研究結果已刊登於2017年11月份國際知名期刊「兒科研究(Pediatric Research)」雜誌。基隆長庚紀念醫院兒童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