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高度近視增加失明風險?當心「眼過勞」病變,你應該注意的事...

高度近視增加失明風險?當心「眼過勞」病變,你應該注意的事...

彙整編輯/春霓、資料來源/雙和醫院、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高度近視增加失明風險?當心「眼過勞」病變,你應該注意的事...

高度近視增加失明風險?

一名59歲的女士,雙眼近視度數超過1000度,近日視力逐漸惡化,並前往雙和醫院就診。經過檢查發現,患者的右眼產生黃斑前膜,左眼也罹患了「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產生「近視性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mCNV),兩眼視力皆退化到0.2以下,嚴重影響生活。

 

高度近視者要注意

高度近視增加失明風險?當心「眼過勞」病變,你應該注意的事...

雙和醫院眼科王詩文醫師指出,「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已成為65歲以上視力喪失的主因之一,目前治療方式以開刀、注射手術穩定病情。邱女士左眼的「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採用抗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注射手術,手術簡單、時間短、恢復時間快,從眼白直接注射,整體過程只要十分鐘,惟須定期回診追蹤,確保視力不惡化。

此疾病也會發生在20~30歲的青壯年人口。國內外研究指出,臺灣22%成年人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其中有5~10%可能會發生近視性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mCNV),若沒有治療,絕大多數90%的病人,十年後的視力都小於0.1,等同於永久視力喪失。王詩文醫師強調,600度以上高度近視的民眾,建議應每年接受視網膜檢查,若有視力模糊、線條扭曲、飛蚊症增加或看見如閃電般的閃光,則應盡快接受眼科視網膜科醫師的檢查。如果罹患「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則應依據醫師的指示接受手術治療或定期追蹤。

 

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

高度近視增加失明風險?當心「眼過勞」病變,你應該注意的事...

年隨著3C科技發展迅速,人手一臺手機、平板,讓用眼過度的機率大幅增高,也讓高度近視比例節節攀升,長時間看手機、平板會導致高度近視,易誘發各類眼疾的產生,如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併發症。

王詩文醫師建議,預防近視與度數的增加,就成年人而言,要從最基本的生活習慣開始著手,最有效的方法是坐姿正確、避免用眼時間過長、多看遠方,以及規律的生活作息;18歲以下的青少年族群,要盡量減少近距離用眼,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多去戶外遠眺,並依據眼科醫師指示接受長效型散瞳劑或角膜塑型片控制治療。

 

【延伸閱讀】

葉黃素補眼?你吃對了嗎?

葉黃素+玉米黃素,天然護眼良藥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 李文成 李新琳/台北報導 高端疫苗開打3天已經傳出有4起接種後死亡的不良反應事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5)日下午明確表示不會因此停打高端疫苗,除非證實要有因果關係,且超過背景值一定的量,但針對相關個案跟專家來請教、討論是必然的。 國產...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台北報導 台灣東洋去年引進輝瑞BNT疫苗破局,BNT疫苗目前已取得美國藥證,可由台灣引進。對於是否再次引進BNT疫苗,台灣東洋董事長林全今(25)日表示,這屬於商業談判,需要多方考量,透露會以互惠合作原則看待每一個商業機會,「不是我有意願期待就可以,一切要看緣份,如果談得...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蔡英文總統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都公開透露8月底一定會再有疫苗進來,如今傳出有可能就是鴻海、台積電跟慈濟購買捐贈的BNT疫苗,陳時中今(25)日下午回應,雖未證實時間點,卻針對過去一度引發卡關爭議的中文標籤「復必泰」字樣一事鬆口,表示經審慎考慮,防疫是...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自5月中旬本土疫情大爆發以來,今(25)日總算再見到「+0」的好消息,是否代表9月7日以後、二級警戒的管制有機會再進一步放寬?甚至直接降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看到0,大家都高興,今天是好的開始,但只是一絲的希望,未來2周是重要觀察期。 指揮中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