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高度近視增加失明風險?當心「眼過勞」病變,你應該注意的事...

高度近視增加失明風險?當心「眼過勞」病變,你應該注意的事...

彙整編輯/春霓、資料來源/雙和醫院、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高度近視增加失明風險?當心「眼過勞」病變,你應該注意的事...

高度近視增加失明風險?

一名59歲的女士,雙眼近視度數超過1000度,近日視力逐漸惡化,並前往雙和醫院就診。經過檢查發現,患者的右眼產生黃斑前膜,左眼也罹患了「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產生「近視性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mCNV),兩眼視力皆退化到0.2以下,嚴重影響生活。

 

高度近視者要注意

高度近視增加失明風險?當心「眼過勞」病變,你應該注意的事...

雙和醫院眼科王詩文醫師指出,「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已成為65歲以上視力喪失的主因之一,目前治療方式以開刀、注射手術穩定病情。邱女士左眼的「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採用抗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注射手術,手術簡單、時間短、恢復時間快,從眼白直接注射,整體過程只要十分鐘,惟須定期回診追蹤,確保視力不惡化。

此疾病也會發生在20~30歲的青壯年人口。國內外研究指出,臺灣22%成年人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其中有5~10%可能會發生近視性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mCNV),若沒有治療,絕大多數90%的病人,十年後的視力都小於0.1,等同於永久視力喪失。王詩文醫師強調,600度以上高度近視的民眾,建議應每年接受視網膜檢查,若有視力模糊、線條扭曲、飛蚊症增加或看見如閃電般的閃光,則應盡快接受眼科視網膜科醫師的檢查。如果罹患「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則應依據醫師的指示接受手術治療或定期追蹤。

 

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

高度近視增加失明風險?當心「眼過勞」病變,你應該注意的事...

年隨著3C科技發展迅速,人手一臺手機、平板,讓用眼過度的機率大幅增高,也讓高度近視比例節節攀升,長時間看手機、平板會導致高度近視,易誘發各類眼疾的產生,如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併發症。

王詩文醫師建議,預防近視與度數的增加,就成年人而言,要從最基本的生活習慣開始著手,最有效的方法是坐姿正確、避免用眼時間過長、多看遠方,以及規律的生活作息;18歲以下的青少年族群,要盡量減少近距離用眼,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多去戶外遠眺,並依據眼科醫師指示接受長效型散瞳劑或角膜塑型片控制治療。

 

【延伸閱讀】

葉黃素補眼?你吃對了嗎?

葉黃素+玉米黃素,天然護眼良藥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小兒過敏是讓許多媽媽煩惱的問題,到底小兒常見的過敏症狀有哪些呢?讓Mary來告訴你~  過敏性鼻炎,主要會鼻子癢、流鼻水、打噴嚏、鼻塞。 氣喘,呼吸困難,出現喘嗚聲。 異位性皮膚炎,發癢、疹子、皮膚粗糙、脫屑。 腹瀉,一天排便超過每公斤體重20克,10公斤重的嬰兒排便超過200克才算腹瀉。 蕁麻疹,...

閱讀詳情 »

冬天天冷,是容易發生心肌梗塞的時節,到底什麼是心肌梗?又有哪些徵兆呢?  心肌梗塞是指冠狀動脈阻塞,無法供給心肌的養分及氧氣,造成心臟局部肌肉壞死。 通常會出現胸痛、呼吸困難、出冷汗、四肢冰冷、噁心嘔吐等徵兆。 當出現以下症狀時,應立即就醫:胸痛或胸口壓迫感持續30分鐘,可能會擴散至肩膀、上臂、下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明明正值青壯年時期,爬個樓梯或運動就氣喘噓噓,體力不濟嗎? 北市一名49歲的企業家,在健康檢查中發現缺鐵性貧血,經醫師建議,安排無痛內視鏡檢查後,才驚覺是大腸癌。 該患者在升結腸處形成的大腸腫瘤不容易在早期就造成腸道阻塞,出現症狀,直到腫瘤慢慢長大到7.4公分,慢性出血造成嚴重貧...

閱讀詳情 »

食藥署近日公布103年市售食品真菌毒素含量檢驗結果,全年檢驗457件食品中,有12件不合格,都是紅麴米與花生製品,提醒民眾,食物如出現發霉、變色或超過有效期限,即應丟棄,千萬不要因為捨不得而食用,以免危害健康。《全年有12件不合格》 食藥署與各縣市衛生局進行市售食品真菌毒素含量監測計畫,上半年檢驗2...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