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高度近視增加失明風險?當心「眼過勞」病變,你應該注意的事...

高度近視增加失明風險?當心「眼過勞」病變,你應該注意的事...

彙整編輯/春霓、資料來源/雙和醫院、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高度近視增加失明風險?當心「眼過勞」病變,你應該注意的事...

高度近視增加失明風險?

一名59歲的女士,雙眼近視度數超過1000度,近日視力逐漸惡化,並前往雙和醫院就診。經過檢查發現,患者的右眼產生黃斑前膜,左眼也罹患了「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產生「近視性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mCNV),兩眼視力皆退化到0.2以下,嚴重影響生活。

 

高度近視者要注意

高度近視增加失明風險?當心「眼過勞」病變,你應該注意的事...

雙和醫院眼科王詩文醫師指出,「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已成為65歲以上視力喪失的主因之一,目前治療方式以開刀、注射手術穩定病情。邱女士左眼的「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採用抗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注射手術,手術簡單、時間短、恢復時間快,從眼白直接注射,整體過程只要十分鐘,惟須定期回診追蹤,確保視力不惡化。

此疾病也會發生在20~30歲的青壯年人口。國內外研究指出,臺灣22%成年人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其中有5~10%可能會發生近視性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mCNV),若沒有治療,絕大多數90%的病人,十年後的視力都小於0.1,等同於永久視力喪失。王詩文醫師強調,600度以上高度近視的民眾,建議應每年接受視網膜檢查,若有視力模糊、線條扭曲、飛蚊症增加或看見如閃電般的閃光,則應盡快接受眼科視網膜科醫師的檢查。如果罹患「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則應依據醫師的指示接受手術治療或定期追蹤。

 

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

高度近視增加失明風險?當心「眼過勞」病變,你應該注意的事...

年隨著3C科技發展迅速,人手一臺手機、平板,讓用眼過度的機率大幅增高,也讓高度近視比例節節攀升,長時間看手機、平板會導致高度近視,易誘發各類眼疾的產生,如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併發症。

王詩文醫師建議,預防近視與度數的增加,就成年人而言,要從最基本的生活習慣開始著手,最有效的方法是坐姿正確、避免用眼時間過長、多看遠方,以及規律的生活作息;18歲以下的青少年族群,要盡量減少近距離用眼,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多去戶外遠眺,並依據眼科醫師指示接受長效型散瞳劑或角膜塑型片控制治療。

 

【延伸閱讀】

葉黃素補眼?你吃對了嗎?

葉黃素+玉米黃素,天然護眼良藥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退休好幸福》&《退休好幸福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國內腸病毒疫情已過高峰但仍在流行期。(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腸病毒疫情雖然已經過了高峰,但仍在流行期,疾管署今(8)日下午就最新公布新增3例腸病毒71型感染併發重症個案,且分布在北、中、南都有,其中年紀最小僅2歲,值得注意的是,新增個案家中都有同住的...

閱讀詳情 »

▲除了飲食跟運動,天天量體重,對維持體態十分重要。(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校園小胖子減少了!國健署今(8)日指出,根據教育部「學生體位資料」顯示,106學年度的國小及國中肥胖盛行率分別為14.6%及16.9%,相較於102學年度的16.1%、17%,學童...

閱讀詳情 »

▲林口長庚研究團隊找到5個人類單株抗體能對抗H7N9病毒。(照/長庚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以抗體治療病毒是目前的熱門領域,其中針對H7N9禽流感,林口長庚研究團隊就一口氣找到了5個人類單株抗體,經初步實驗證實,不但能夠對抗未突變的H7N9病毒,甚至連突變的H7N9也能對付,未來...

閱讀詳情 »

▲老菸槍天天咳,這才發現竟是腫瘤塞住肺。(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身體的小症狀,有時候可能是大問題!台中一名53歲的老菸槍,最近幾個月天天咳嗽,還變得聲音沙啞,一開始以為只是小感冒,但始終不見好轉,經轉診至胸腔內科安排檢查,這才赫然發現右上肺竟有惡性腫瘤,且已經有淋巴結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