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高血壓、頸動脈流速低 研究:認知衰退增5~7成

高血壓 頸動脈流速低 研究:認知衰退增5~7成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其中,認知功能衰退常是高齡社會中,產生健康照護需求的主因之一。由於認知功能衰退目前仍無有效的治療藥物,因此,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莊紹源副研究員,結合其他團隊共同合作研究發現,血壓愈高及內頸動脈流速較低者,認知功能表現愈差。如何讓民眾及早預防並降低罹病風險,一直是研究人員及臨床醫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針對50歲以上民眾分析 成果登上期刊

研究團隊針對1684名50歲以上且認知功能正常的社區民眾進行收案,分析血壓與認知功能的相關性,也分析內頸動脈流速當中的尖峰收縮流速與末期舒張流速,並採用簡易認知功能量表評估受試者的認知功能。

莊紹源副研究員、臺北榮民總醫院宜蘭老年世代研究神經內科王培寧醫師、心臟內科鄭浩民醫師研究團隊共同合作,針對50歲以上且認知功能正常的民眾進行研究分析,發現具有較高的血壓值及較慢的內頸動脈流速(internal carotid artery)與認知功能衰退有密切關係。研究成果已刊登於2019年心血管醫學領域重要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較慢總頸動脈流速 中風可能性風險高 

頸動脈流速為民眾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的測量數值,包含總頸動脈(common carotid artery)、內頸動脈、外頸動脈等。莊紹源研究團隊長期致力於探究頸動脈流速與腦血管疾病之關聯性,先前研究結果指出,出現較慢的總頸動脈流速時,發生缺血性中風的可能風險較高。

莊紹源表示,研究發現,收縮壓與認知功能表現呈現負相關,即血壓愈高者,認知功能表現愈差;另一方面,內頸動脈流速較低者(PSV< 60 cm/sec與EDV< 27 cm/sec),認知功能表現較差,比流速較高者(PSV> 68 cm/sec與EDV >32 cm/sec)增加5到7成認知衰退的風險。

研究:頸動脈超音波 預防缺血性中風

頸動脈流速過慢可能代表顱內阻力較大,當中代表的臨床意義,仍需針對頸動脈流速與大腦結構與損傷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研究,才能瞭解其中的作用機制。莊紹源提醒,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結果,能提供民眾預防缺血性中風與認知功能衰退的發生,及早進行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評估,防患於未然。

【延伸閱讀】

受夠了眼鏡! 近視雷射前停看聽

不懼怕洗腎 工程師靠「腹膜透析」重新拿回人生主導權

邁向「零出血」人生 重症A型血友病治療納健保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99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圖/來源 腳底按摩的功能根據多年來的臨床經驗,「腳底按摩」有以下的功能:促進血液循環之順暢。疏通人體能源循環管道之障礙。促進器官部位功能之正常與各器官系統間的協調。增進內分泌之平衡,緩和趨於緊張之系統。排泄體內毒素雜物,維護健康。加強新陳代謝功能,保持青春活力。刺激細胞產生活力,防止老化。恢復退化...

閱讀詳情 »

  圖/示意圖 睡覺前讓老公幫你揉胸來回200次左右,胸腺距頸下鎖骨間凹陷處下方約四指寬距離。力度適中,握空心拳在胸腺兩側來回磨擦身體可增強免疫力。*女人自摸胸部還有什麼好處其實大多數女性都有纖維囊腫,但往往就是因為很多人都知道囊腫是個常見問題,所以即便感覺到了自己的囊腫也不那麼上心了,...

閱讀詳情 »

  圖/示意圖 每日摸胸200次免疫力可增強   第一,晚上21時至23時熄燈就寢。人的一天有5個睡眠高峰。第1個高峰是晚上23時。錯過後,只能在第2個高峰---凌晨2時熟睡,更重要的是,睡眠高峰到來時,免疫系統自我修復的能力最強。如不能在23時前入睡,易導致免疫力下降從而誘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整理) 國小五年級的阿哲(化名)每週都會尿床2-3次,去年尿床情形更嚴重,幾乎每兩天就發生一次,經西藥治療後,尿床較改善,但才一停藥,熟悉的惱人場景又再重現,媽媽改帶他來中醫求診,希望能多些幫助,經過中藥與雷射針灸合併治療後,尿床得到改善,也沒再復發。 頻繁尿床 需找醫師評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