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高齡化難走、難蹲… 髖關節鬧毛病全台每年4萬多人

▲置換人工髖關節是不少年長者換回行動自如的選擇。(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社會邁入高齡化,因為老了而「寸步難行」的狀況也越來越多,年長者髖關節病變導致疼痛、影響正常活動,在台灣,一年約有4萬多人有輕重不等的髖關節症狀,一旦使用藥物治療、改變生活作息及使用輔助裝置仍無法改善,醫生提醒就得考慮使用人工髖關節,才能減輕或解除大多數的疼痛。

讓人恢復能蹲、能走,行動自如的人工髖關節,怎麼挑選?食藥署今(21)日即召開記者會,建議民眾在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前,務必與骨科醫師充分溝通。

食藥署強調,人工髖關節已經是國內越來越常被使用的醫材之一,而置換人工髖關節之前,務必得依照病患的年齡、活動度、體重、生活習慣等,選擇適合的人工髖關節,並遵守醫院提供的手術前、後注意事項。

髖關節是人體站立或行動時支撐人體重量的主要關節,由股骨頭和髖臼組成,並與軟骨、滑液膜及纖維囊組成,如果發生了嚴重髖關節炎、類風濕性髖關節炎、髖關節骨折、缺血性股骨頭壞死等,不能行使正常功能及活動時,病患通常會感到非常疼痛。

台大醫院骨科部主任楊榮森指出,國人罹患髖部骨折、關節炎等疾患者眾多,且不只是年長者,部分年輕族群也可能因為長期使用類固醇等藥物,導致骨頭壞死,同樣面臨抉擇。

楊榮森說,醫生會根據病情嚴重程度評估治療方式;而人工髖關節不會主我修復,壞一點就少一點,因此,術後保養也是影響其能否用得長久的重要關鍵,初期得注意預防傷口感染,並搭配運動復健以取得更好的功能,其後則是要小心防跌、過度負重或不正常的撞擊、磨損。

食藥署說,人工髖關節是模擬人體髖關節的形狀構造及功能,包含股骨柄、髖臼杯、股小球及墊片4組件,目前股骨柄及髖臼杯之材質以金屬為主,包括鈦合金﹑鈷鉻鉬合金等;墊片多由高分子量聚乙烯及陶瓷材料製成,股小球則多以金屬及陶瓷材料製成,因產品種類繁多,各種產品有其不同的優缺點及適用性,仍應請教醫師審慎評估。

高齡化難走 難蹲… 髖關節鬧毛病全台每年4萬多人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食藥署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全球延燒,駐美國代表處日前再有1新增確診,駐處安排3名有接觸史人員居家隔離。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今天證實,駐美代表蕭美琴因為與確診雇員有接觸史,因此依防疫規定實施居家隔離、遠距辦公,但她個人健康狀況良好。外交部24日指出,駐美代表處一名雇員在20日出現發燒症狀,經採...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進口食品又傳「出包」消息!食藥署今(26)日上午公布最新一波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赫見有大賣場在榜上,好市多從澳洲進口的一批「TIBALDITibaldi燻烤去骨火腿片」被檢出亞硝酸鹽類保色劑超標;另一口氣還有多達5批、由不分公司自越南進口的「生蚵肉」通通驗出暗藏諾羅...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短短20天,腫了20公斤!今年54歲的郭先生是自行車運動好手,3個多小時騎上100公里是家常便飯,還曾經多次成功挑戰武嶺,日前卻明顯水腫,體重從75公斤暴增到95公斤,由於自己不覺得不舒服,不以為意,以為靠加強運動就能消腫,直到感覺心跳變快不對勁,就醫一檢查竟是有生命...

閱讀詳情 »

▲體重減輕,對癌症病人是一大警訊!馮盈勳主任指出,可能帶來直接的死亡威脅。(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程子奕/台南報導 歲未年終正是團圓聚餐的好日子,正在抗癌的病人,也想把握時間,與家人團聚,共享團圓飯。但因生病胃口不好、吃不下,人消瘦,怕上飯桌帶給家人壓力,而逃避這類的聚餐機會。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