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魚的體內竟然出現怪蟲...這種魚千萬不能再吃了!

魚的體內竟然出現怪蟲...這種魚千萬不能再吃了!

翻拍光明網下同

喜歡吃魚的朋友們注意了,在收拾魚肚子的時候裡面假如有這種類似面條一樣的白色物體千萬不要再吃了,這是寄生蟲,扁平型絛蟲,一般可以長到數米長。

哈爾濱的單先生在市場買了幾條魚,不料,這幾條魚吃出了問題,這只小魚的肚子裡的寄生蟲長達20釐米左右,單先生說,後來把這個東西弄到盤子裡,他還在動,活的,一般魚肚子裡掏出來的東西哪有活的,所以我們就害怕。買回來的時候魚肚子比較大以為是魚油。

記者隨後來到了哈爾濱市水廠技術推廣總站,這裡的工作人員給了記者答案。如單大爺所說,這種寄生蟲確實是絛蟲,是一種常見的腸道寄生蟲,它以人、豬、牛和魚類等脊椎動物作為宿體生長,本身不帶有傳染性。

魚的體內竟然出現怪蟲...這種魚千萬不能再吃了!

魚的體內竟然出現怪蟲...這種魚千萬不能再吃了!

魚的體內竟然出現怪蟲...這種魚千萬不能再吃了!

魚的體內竟然出現怪蟲...這種魚千萬不能再吃了!

  ■新聞延伸

  預防絛蟲病

  忌食生或半生肉製品

  據瞭解,絛蟲種類較多,以豬帶絛蟲和牛帶絛蟲較為常見。人若食入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活囊尾蚴的牛肉或豬肉會被感染而患上絛蟲病。絛蟲病初期,成蟲居於腸中,影響腸道氣機,引起腹部或上腹部隱隱作痛,腹脹不適,甚或噁心、嘔吐。常在內褲、被縟或糞便中發現白色節片,或伴肛門瘙癢。病久則脾胃功能受損,氣血不充,故在上述症狀的基礎上常伴見面色萎黃或蒼白,形體消瘦,倦怠乏力,食慾不振,舌淡脈細等氣血虧虛的症狀。

  平時生活中,市民應注意飲食衛生,改變不衛生的飲食習慣,生、熟砧板、刀具分開,不吃生的或不熟的肉食是預防絛蟲病的關鍵。

via

 

相關推薦

彙整編輯/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許多人對於「保健食品」與「健康食品」常常分不清楚,到底要如何判斷兩者差異,以免傷了荷包不打緊,還造成身體不必要的負擔。   保健食品 ≠健康食品 自民國88年「健康食品管理法」上路後,健康食品已經成為法律名詞了,廠商需要...

閱讀詳情 »

隨著牙科醫學的進展,越來越多人選擇以「植牙」方式來解決缺牙問題;然而,柏登牙醫院長黃斌洋醫師提醒,植牙前的評估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並應確認植牙牙材是否取得衛福部許可證,植牙後也應養成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才能維繫植牙的成果,減少口腔問題發生。  植牙前:1. 請專業合格的牙科醫師仔細評估個人口腔問題是否...

閱讀詳情 »

八大第1台「健康NO.1」日前討論睡眠與健康,談到「作夢」,來賓何妤玟笑稱曾在夢醒時,怒甩老公巴掌。原來當時何妤玟睡夢中與老公上演經典武俠電影「臥虎藏龍」,老公卻使出暗招,讓何妤玟頓時從夢境中驚醒,隨後狠狠怒視老公,質問:「你為什麼打我?!」老公被問得滿腹疑惑:「我在睡覺啊…」讓現場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