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鳥來嬤倡導器捐 籲遺愛人間

鳥來嬤倡導器捐 籲遺愛人間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彰化基督教醫院和台灣諾華公司於4月17日共同舉辦「世界關懷日暨彰基器官捐贈宣導」活動,飾演鄉土劇「鳥來嬤」一角的藝人吳敏特別抱病出席,擔任器官捐贈親善大使。此外,衛生福利部實施器官移植分配新制後,全台首位接受器捐患者黃威程也現身說法,黃太太更親自於活動中簽下器捐同意書,呼籲大家能一同獻出大愛,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於103年10月1日實施,當月13日便有第一例肝臟衰竭的器官捐贈家屬接受移植,手術由彰基副院長陳堯俐負責。接受捐贈的黃威程表示,30年前自己罹患C肝延後治療,最後演變為肝硬化、肝癌,需要換肝,幸運的在器官移植分配新制施行後,成為全國第一位器官贈者。彰基行政副院長周賢彰透露,目前許多病患正等待器官移植機會,希望社會上的男女老幼都能加入器捐行列,給予患者重生的機會。

活動親善大使吳敏近日雙腳關節疼痛,但仍忍痛坐輪椅出席,她透露,自己30年前就知道器捐訊息,本身的觀念就是,人走後便是一具肉體,火化後成為骨灰,不如把有用的器官遺愛人間,不要再有死後留全屍的舊思維。此外,她也特別照顧好自己的器官,希望過世後,能將健全的器官與有緣人分享,幫助他人延續生命。

為鼓勵器官捐贈,根據衛福部「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指出,若待移植者的配偶或三親等血親曾為死後器官捐贈者,可使器官捐贈者的待移植親屬的排序大幅往前,提高獲得器官分配的機會。三等血親如父、母、(外)祖父母、(外)曾祖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外)孫子女、伯叔、姑姑、舅父、姨媽、姪男女、外甥子女等,曾捐贈心臟、肺臟、肝臟、腎臟、胰臟、眼角膜或小腸等,便符合排序往前資格。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780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COVID-19(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全球疫情快速擴散,防疫物資相當難以取得,口罩有實名制限制囤積,因此有需要仍然有機會取得。可是,消毒雙手與接觸物體的酒精卻一罐難求!雖然漂白水價格低效用也好,但質地鹼性極強,頻繁接觸皮膚容易造成腐蝕傷害。因此,如何在酒精與漂白水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B型與C型肝炎是國內感染人數最多的病毒性肝炎,感染後每4人有1人會變成肝硬化,肝硬化後每20人有1人會併發肝癌,是造成慢性肝病與肝癌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約造成13,000人死亡,肝癌更是高居癌症死因第二位。養成好習慣護肝愛健康 護肝撇步這樣做國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預防疫情在校園擴散,出版社贈防疫繪本給教育部!日前北市一高中生確診新冠肺炎,惹得校園人心惶惶,為落實病毒知識基礎教育,有出版社邀請了臺灣感染症學會理事長黃立民審訂《和新型冠狀病毒說Bye Bye》繪本,並贈送1千本給教育部轉至偏鄉校園。黃立民24日表示,要小朋友確實洗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長期處於壓力或孤獨感等負面情緒下,小心讓情緒性飲食偷偷找上門,像出現渴望吃特定食物時、吃東西吃得心不在焉、即使感到充分飽足感仍想吃東西等情況,都屬於情緒性進食的一種,主要因食物對於許多人而言具有情緒上的連結關係,也因此會利用食物來滿足情緒、心理或精神上等飢餓感,讓自己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