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吃飽還是空虛,常渴望吃特定食物... 情緒性飲食背後的真相

吃飽還是空虛,常渴望吃特定食物... 情緒性飲食背後的真相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長期處於壓力或孤獨感等負面情緒下,小心讓情緒性飲食偷偷找上門,像出現渴望吃特定食物時、吃東西吃得心不在焉、即使感到充分飽足感仍想吃東西等情況,都屬於情緒性進食的一種,主要因食物對於許多人而言具有情緒上的連結關係,也因此會利用食物來滿足情緒、心理或精神上等飢餓感,讓自己因此心情轉好。

了解背後原因 有效解決情緒性飲食

其實從嬰兒時期開始,初次進食的體驗和父母的擁抱相互連結,也因此食物就與安慰及安全感劃上等號,但其實並非絕對的正確規則,有時候可能專心於工作時,就會出現生理性飢餓感,或可能培養晚餐後想吃些點心的習慣,往往情緒性進食都給人缺乏意志力或無法控制情緒等負面標籤,但其實這時更應進一步了解背後來源和機制。

身體感受到壓力 進食模式也跟著改變

食物在快樂與心理健康狀態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僅能影響心情,也會因心情影響食物選擇,因此唯有了解食物會對心情造成怎麼樣的影響,才有助於讓我們身心更健康快樂,像是壓力出現時,就得辨別是情緒性還是因生理性所造成,前者恐是因為經歷分手、家族成員去世等導致,後者則是因為飢餓、睡眠不足或疾病等造成,當身體因應壓力產生荷爾蒙,就會開始改變進食模式進而影響食慾。

安慰食物滿足情緒 依每個人經歷而不同

另外,出現孤獨感時,也特別會選擇熟悉的食物當作慰藉,透過食物讓人聯想到特定人士以及你和對方的關係,甚至找到歸屬感,這些又可以稱為安慰食物,是一種能同時滿足情緒和生理所需的食物,有研究顯示,每個人所認定的安慰食物會依照成長背景、文化及成長過程等經歷而定,但所有安慰食物的相同之處,就是對我們情緒狀態所帶來的影響。

【延伸閱讀】

高血壓起伏不定好危險! 「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助24小時穩定控壓

簽署器捐卡 讓愛延續生命更圓滿

疫情延長寒假釀學童近視! 掌握孩子2方面避免高度近視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59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60歲的古先生,兩年前次胸悶到花蓮慈院看診,確診為心臟血管阻塞,因此裝了兩隻心臟支架,雖持續追蹤檢查,也曾與醫師談及開刀治療,但仍因擔憂開刀風險因此作罷,沒想到日前又因胸悶、胸痛、喘不過氣就醫,起初僅拿藥治療,隔幾天卻發現睡覺時突然感到呼吸停止,緊急就醫,經經導管主動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50歲葉先生飽受耳鳴所擾,經耳鼻喉科確診為神經性耳鳴,透過藥物治療後雖有改善,但進步幅度不大,令他相當憂鬱,直到去年透過針灸搭配電針及服用中藥等方式多管齊下,平均每周治療2至3次後,近半年來不僅改善失眠,終於不用聽著耳鳴聲徹夜難眠,也克服焦慮及憂鬱心情,恢復正常生活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癌症連續38年位居我國十大死因之首,人人聞癌色變,如何快速篩檢出來癌細胞,成為醫界學界研發重點,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發表「紅外線蠟吸附動力學影像數位技術」(iR-WPK),研究顯示,只要6到15分鐘,就能檢測出大腸癌等10種癌症。 國輻中心副研究員李耀昌表示,目前醫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綜合報導】根據國健署公布孕產婦關懷專線2019年度2萬3,901個問題統計顯示,新手爸媽10大熱門議題以寶寶喝奶及如何照護名列前茅;其中餵乳問題包括乳房硬塊處理方式、添加副食品的時機以及寶寶喝奶問題。對於新手爸媽來說,寶寶好吃好睡好健康最為重要,但通常在寶寶3至6個月前後,開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