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麻醉很可怕嗎? 術前可和醫師溝通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每一位要接受外科手術的病患,心中難免都會害怕,擔心手術麻醉後會有後遺症。其實,麻醉是一門相當複雜的科學,並不單純是讓你睡著而已!由於麻醉造成的醫療糾紛不勝枚舉;醫師特別提醒,倘若民眾對手術麻醉有任何疑慮,可和醫師充分討論,了解麻醉的方式和可能面臨的風險,避免因誤解而導致醫療糾紛的發生。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麻醉部林彥君醫師表示,根據醫事法規定,「麻醉專科醫師」如同其他專科醫師,必須接受四年的麻醉住院醫師訓練並通過專科醫師考試,才能執行麻醉醫療業務。

此外,麻醉醫師也必須具備全面的醫學知識,因為手術病患除了外科疾病外,還可能合併其他內科疾病,像是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及肝、腎功能不良等;因此,麻醉醫師還得在外科手術進行時,應付隨時可能發生的異常狀況,比方說出血或是手術本身所造成的生理變化。換句話說,麻醉醫師的角色就好比外科系中的內科醫師。

林彥君醫師指出,麻醉的施行通常分為區域麻醉(包含半身麻醉)及全身麻醉。區域麻醉的原理是使用局部麻醉藥物注射於傳導感覺,以及控制身體移動的神經附近,使其暫時失去功能,讓手術得以進行;而全身麻醉則較為複雜,在臨床上常藉由各種靜脈麻醉藥物或吸入性麻醉藥的組合使用,來達成全身麻醉的效果。

另外,常有民眾質疑手術麻醉前為什麼不能吃東西或喝水?林彥君醫師解釋,原則上要進行手術麻醉的病人,在手術前一天的午夜十二點過後就不能再進食(包含固體與液體食物),主要是為了避免麻醉後容易發生嘔吐、造成吸入性肺炎的危險。因此,為了手術的安全,民眾應遵循醫囑,確實禁食。

最後,林彥君醫師強調,許多民眾常認為麻醉是高風險的醫療行為,但其實病患本身的疾病狀態才是決定麻醉風險程度的最主要因素。建議民眾,倘若對手術麻醉還有任何疑惑,可在術前和醫師充分溝通,了解可能的麻醉方式,以及可能面對的併發症或風險,避免因誤解而發生醫療糾紛。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31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0歲的上班族小芸(化名)是位單親媽媽,兩年前開始兩手關節紅腫疼痛僵硬,原以為是工作過度所致,一年多前全身多處關節腫痛難耐,不僅影響工作效率,日常生活及行動都發生困難,只好離職,在家忍受疼痛折磨。關節疼痛讓她痛不欲生,為了不讓家計陷入困境,決定積極就醫檢查,經風濕科醫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0多歲的鄭女士,多年來一直有眼睛乾澀、異物感、嘴巴乾燥的症狀,需要很常喝水、半夜也必須要起床喝水,雖然有在眼科診所治療,眼睛的症狀獲得改善,但是嘴巴乾燥的問題一直沒有緩解,而且越來越嚴重。後來經由他人介紹,到風濕免疫科門診尋求幫助,經過一系列檢查之後,確診為俗稱乾燥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符合施打牛津AZ疫苗資格民眾,大多數都持續觀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昨(16)日僅施打1,542人次,總接種30,039人次,指揮中心強調,4月19日就可以上網登記自費施打,全國有31間醫院可以辦理;另外,牛津AZ血栓疑慮頻傳,外界建議「退訂」,指揮中心強調,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近80歲周姓老婦人,這幾年來,漸漸的會覺得右邊的髖關節卡卡的,而且常有僵硬疼痛感覺,且現在走幾百公尺就走不下去了,就醫後診斷為髖部退化性關節炎。經施行「關節內髖關節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後,現已可以恢復以往愜意散步,並且能連續走4公里,大幅改善生活品質。髖部退化性關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