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麻醉皆有風險 保命4大重點不可不知

麻醉皆有風險 保命4大重點不可不知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大到開刀,小到拔牙,一般人多少有麻醉經驗,然而麻醉絕對不只是讓病人「不痛」或睡著,麻醉過程中,其實存在許多致命風險;藥害救濟基金會訪談高雄長庚醫院麻醉科張國安醫師指出,降低麻醉風險,民眾在手術前應詳述病史、飲食、生活習慣,並和麻醉醫師詳細溝通,降低麻醉風險。

麻醉皆有風險 醫師評估後決定

麻醉方式有許多種,張國安說明,醫師會依手術方式、時間長短及患者身體狀況評估選擇。分為以下三項:
1.較大型的手術:通常使用全身麻醉,用藥物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反應和肌肉反射,讓病人不痛、不知、不動。
2.時間短、範圍小的手術:可採用「舒眠麻醉」,利用少量靜脈注射讓患者睡著,再視需要於手術部位施以局部麻醉。

3.病人保持清醒的麻醉:利用區域性神經阻斷,達到局部麻醉止痛效果,例如無痛分娩等。

不論手術大小,麻醉都有風險,會影響呼吸、心跳、血壓、肌肉反應,加上每個人對麻醉藥物反應不同。因此,除了麻醉醫師在金術前、術中、術後把關外,病人也需瞭解相關風險,配合術前評估,和醫師討論適合的麻醉方式。

手術過程中 麻醉醫師需參與守護

張國安醫師指出,麻醉醫師會在術中監看病人的生命徵象、控制麻醉深度,隨時因應身體變化給予藥物、輸液等處置,以確保呼吸暢通、維持血壓平穩等。手術結束後,恢復室的麻醉醫師會照顧病人直到清醒。病人也需要瞭解手術過程中是否有麻醉醫師參與,有了麻醉醫師守護,能讓麻醉本身的風險降到最低,讓手術醫師和病人都更安心。

麻醉前 向醫師說清楚病史、飲食、生活習慣

張國安醫師說明,麻醉常見的風險是過敏性休克和惡性高熱,和個人體質、過去病史、生活習慣等有關。以麻醉的嚴重不良反應「惡性高熱」為例,病人體溫會在麻醉中急速飆高,引起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等,甚至可能致命。因此,病人在進行手術前,應詳述是否有心血管疾病、懷孕、藥物過敏以及過去手術是否有麻醉過敏史,可讓麻醉醫師事前調整藥物並且做好準備。

八大醫美手術 要有專門麻醉醫師

近幾年醫美整型手術發生麻醉事故糾紛時有所聞,藥害基金會也提醒目前衛福部已規定八種整型手術,包括削骨、中臉部或臉頸部拉皮、鼻整形、單次抽脂量達1500毫升或總吸量達5000毫升、腹部整形、全身拉皮、義乳植入之乳房整形等手術,必須要由麻醉專科醫師來執行麻醉。因此,在選擇醫療院所之前,也須了解院所是否符合規定,不能輕忽醫美手術的麻醉風險。

【延伸閱讀】

血友病預防性治療 維持凝血因子濃度更長效!

糖友控糖遠遠不夠 醫:血壓、膽固醇也要顧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1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為建構大新竹地區成為智慧健康城市,台大醫院新竹生醫園區分院於日前舉行上樑典禮,預計109年1月正式營運,期望帶領生醫科技發展的國家級醫學暨轉譯研究中心,藉由與新竹生醫園區中的生醫產業合作,研發創新醫材及生技新藥。台大新竹生醫園區分院 共728床台大醫院新竹生醫園區分院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柯欣妤報導)根據統計,平均每十位國人,就有一人受尿路結石所擾。尿路結石發生時,有些人並不會有感覺,有些人卻會有劇烈疼痛感,治療時使用的輸尿管鏡,可能造成輸尿管黏膜受損,傷口結疤導致輸尿管變得狹窄,引發身體不適,長期使用輸尿導管,不僅患者生活品質下降,也打擊了他們的自尊心。有位3...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深受心律不整之苦二十多年的方女士,今年67歲的她在45歲時初次頸動脈中風,檢查後才發現有心房顫動的問題,除了服用藥物控制外,為了降低中風風險,也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未料返家休養3年後又中風。最後決定接受左心耳封堵心導管手術,解決心頭患。大部分在中風後才被確診以心房顫動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作家李敖罹患腦瘤病逝,享壽83歲。3年前,他因步態不穩就醫,確診為腦幹腫瘤,期間曾多次住院對抗病魔,也使用標靶藥物治療,病情一度好轉;但今年初,病況急速惡化,合併水腦加劇,導致病況危急。腫瘤長在腦幹 無法手術切除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表示,李敖的腦瘤為良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