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麻醉科醫師不夠用 導致麻醉意外? 醫斥:先問清楚誰幫你麻醉

潮健康/主筆室

 

每17秒1人全身麻醉  慎防麻醉安全漏洞

台灣每年「全身麻醉」申報量超過250萬件,平均約17秒就有1人接受全身麻醉。臺灣心臟胸腔暨血管麻醉醫學會榮譽理事長鄒美勇醫師指出,有別於國人既往認知「麻醉醫師不足」的印象,近年麻醉專科醫師成長幅度約19%,高居所有專科醫師第三名。麻醉安全的漏洞並非人力問題。

 

「麻醉專科醫師的數目,已經不像十年前大家想像中的嚴重不足,而是你接受麻醉時,到底誰在幫你麻醉?有沒有麻醉專科醫師執照?很多偏鄉診所、醫美診所的麻醉事故,其實都不是麻醉醫師在執行業務!」

 

鄒美勇醫師指出,國內麻醉專科醫師已從600多名成長至1300多位,麻醉屬於醫療行為,必須由麻醉醫師親力親為,民眾也應該提高自身對於接受麻醉的安全意識,在術前確認是由麻醉專科醫師執行,以免自己在不合法、不合理的狀況下接受麻醉手術。

 

麻醉科醫師不夠用 導致麻醉意外? 醫斥:先問清楚誰幫你麻醉

 

大小手術皆可能「全麻」  死亡率降為10萬分之1

鄒美勇醫師表示,舉凡闌尾炎、心血管手術、器官移植乃至癌症手術等大小不一的外科手術,都可能面臨需要全身麻醉,提醒民眾務必仔細選擇並在術前諮詢麻醉專科醫師門診,瞭解自身的麻醉風險,以及是否需要進一步的麻醉輔助措施,以降低副作用並提升術後的恢復速度。

 

「很多人擔心自己身體健康不佳『麻不倒』,其實,沒有一個病人是麻不倒的,但是有些病人是醒不來的,顯示麻醉安全非常重要!」

 

鄒美勇醫師指出,全身麻醉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從監測儀器、藥物和最適肌張力手術輔助處置(OMT)搭配肌肉鬆弛專一逆轉劑,都讓麻醉風險不斷下降。從數據上來看,1960年代的全身麻醉死亡率約為萬分之一,而最近統計顯示已進步為十萬分之一。

 

 

麻醉科醫師不夠用 導致麻醉意外? 醫斥:先問清楚誰幫你麻醉

 

最適肌張力助3分鐘恢復呼吸  麻醉前這件事一定要做

 

鄒美勇醫師表示,最適肌張力手術輔助處置(OMT) 可幫助降低麻醉過程的副作用。過去使用傳統逆轉劑,二十分鐘後仍有近兩成病患無法脫離肌肉無力狀態,而術後給予最適肌張力手術輔助處置(OMT)並使用新型逆轉劑時,平均可在3分鐘內完全恢復肌力,並有效降低噁心嘔吐、術後呼吸道相關併發症等副作用。

 

除此之外,最適肌張力手術輔助處置也可應用在兩歲以上的兒童及青少年全身麻醉手術中。鄒美勇醫師強調,小朋友接受全身麻醉的風險與死亡率高於成人,麻醉科醫師須在整趟麻醉過程確保「起飛」和「降落」的安全,藉由最適肌張力手術輔助處置可降低過程中身體狀況波動的風險,讓小朋友的麻醉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鄒美勇榮譽理事長提醒病患及家屬,對任何需要全身麻醉的手術,都不能輕忽潛藏在其中的風險。應謹慎選擇麻醉專科醫師,並強烈建議術前進行麻醉評估門診,尋求醫師、護理師專業協助,瞭解自己的麻醉風險及是否適合接受麻醉手術相關的輔助措施,才能減少副作用和不適感,並確保自身麻醉安全。

 


延伸閱讀:

深度麻醉後 大腦完全恢復至少3小時? 麻醉科醫師揭「不可預知風險」

第4劑BNT疫苗效果曝:減少重症死亡風險 「效期太短」恐成致命傷?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在臉書發文「Hospitals Need Help」求救,今(27)日又出面大曝台大醫院「已經到臨界點了」,全因短短2個禮拜內已經收治超過130名確診個案,其中就有26人得用呼吸器,比例之高,占了目前全台用呼吸器重症的4分之一,吳明賢強調,自己發文是...

閱讀詳情 »

網友常常戲稱「有一種餓叫阿嬤怕你餓、有一種冷叫阿嬤怕你冷」,在過往的觀念上,寶寶的保暖異常重要,深怕寶寶抵抗力不好,一不小心冷到就感冒了,所以很常看到長輩在照顧寶寶時,會拿厚厚的毛毯裹住寶寶,不管天氣再熱都要包得緊緊的。大樹藥局歐宗融藥師表示其實寶寶並沒有這麼怕冷,而且過度保暖讓寶寶皮膚一直處在高溫...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14日,強制戴口罩是最重要的防疫措施之一,癮君子更得要注意了!不但脫罩吸菸增加病毒感染風險,台北榮總家醫部醫師賴志冠更提醒,部分變種病毒感染者可能是輕症而已,一旦誤信電子煙、加熱菸等新型菸品沒有二手菸,而在室內使用,恐加速病毒隨氣溶膠擴散。 董氏...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限制出門活動的機會,孩子們停課不停學,居家學習不免長時間掛在網路上或頻頻滑手機。兒童心智科醫師表示,去年疫情之後,門診網路成癮青少年暴增,不僅造成情緒上的問題,也影響學習及行為。提醒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晚睡、晚起,凡事得用手機做為條件才能說得動,甚至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