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黑木耳好養生!4種人少吃|康健雜誌

黑木耳好養生!4種人少吃|康健雜誌

出處/康健雜誌
作者/王暄茹
圖片/陳德信

黑木耳憑什麼紅?主要關鍵在於黑木耳的膳食纖維、多醣體和抗凝血物質三種成分,加上黑木耳的熱量低,也能用來控制體重,才成為熱門飲品。

■1.降低膽固醇、控制血糖

新北市營養師公會理事長康甄真指出,黑木耳富含膳食纖維,每100克黑木耳就有6.5克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中的可溶性纖維能降低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減少產生血栓的機會,也可減緩醣類吸收,調節控制血糖濃度。

■2.幫助排便、預防便秘

黑木耳中豐富的非水溶性纖維能增加糞便量,促進腸道蠕動,擔任腸道清道夫,同時也能降低得到大腸癌的風險。

■3.抗凝血、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黑木耳還有抗凝血物質能減少血小板凝結,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這也是在中醫領域中,最重視黑木耳的活血、通血路的食療功效。

■4.提升免疫功能

如同菇菌類食物,黑木耳也含有多醣體,可增強身體免疫系統。

■5.體重控制

黑木耳含有豐富果膠,能夠吸水膨脹,產生飽足感;且膠質會黏附胃壁絨毛,減少吸收油脂和膽固醇。

黑木耳飲品的健康隱憂

雖然黑木耳營養價值高,但將黑木耳打碎熬煮成飲品,營養價值依舊?

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認為,黑木耳打碎熬煮,雖然能幫助釋放營養成分,但失去咀嚼的口感。

其次,黑木耳露在胃內所需要的消化時間短,比起直接咀嚼吃下的黑木耳,能維持飽足感的時間相對也縮短。

■1.有凝血功能問題的人不宜

特別要注意,已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困擾的人,食用黑木耳的風險也較高。

以出血性中風患者為例,腦部出血處急需止血,但黑木耳的抗凝血功能可能讓凝血速度變慢而增加風險。因此,一般也會建議,手術及拔牙前後,避免大量吃黑木耳。

■2.糖分攝取量增加

原本沒有喝含糖飲料習慣的人,因黑木耳的好處開始大量飲用黑木耳飲品,會增加糖分攝取,接受《康健》採訪當天,趙強試喝了某家麵包店的冬瓜黑木耳露,才喝一口他就皺起眉頭,「這甜度絕對超過微甜。」

■3.產品品質恐參差不齊

市面上的黑木耳露產品有的出自食品工廠量產,有的則是家庭式少量熬煮製造。食品廠雖然會管控製造過程,產品有營養標示,也用無菌充填技術延長了保存期限,若是儲存環境不佳,產品易有變質可能。

小型店家或個人製造販售的黑木耳露雖然較新鮮,保存期限短,但許多產品並未標示內容物及營養成分,消費者缺乏挑選產品的依據。

黑木耳也有飲食禁忌

黑木耳雖具備眾多健康優勢,但康甄真提醒,食物攝取仍需適量,過與不及都不好,如營養不良且消化吸收差的病人,不建議攝取太多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一般人一次吃太多也可能引起腸胃脹氣等不適症狀。

從中醫角度看,黑木耳屬質地陰柔、偏寒涼的食物,比較適合夏日食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林舜穀表示,長期過量服用可能會傷害脾胃、損傷人體陽氣,有下述幾類狀況時應避免或減少食用黑木耳,非得要吃,可搭配薑、辣椒等辛香溫熱的調味料。

※脾胃虛寒體質的病人,如肚子冰冷、不易消化、易腹瀉等。

※食用後有腹脹悶痛、腹瀉情形,或急性腸胃炎病人。

※女性在月經期間覺得身體較虛弱或腹部冷痛的人。

※年長者及嬰幼兒等腸胃較虛弱的人。

(原文: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6949)

【延伸閱讀】

黑豆、黑芝麻、黑棗...「延緩衰老」的黑色神祕食物

蓮藕,國寶中醫最愛的養生食物

8種台灣版超級食物!你一定不能錯過

愛吃地瓜嗎?暖胃、通便秘,還可以排毒!

香腸臘肉含硝酸鹽、亞硝酸鹽可以吃嗎?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一名約50歲中年男性,本身為工廠作業員,近幾個月工作時覺得大拇指越來越不舒服,曾經去國術館請師父推拿治療,但狀況一直不見起色,甚至連請假休息時拇指都會隱隱作痛,睡眠品質也大受影響。經由台大醫院竹東分院復健科醫師馮仕豪診斷後,確認為拇指腕掌關節炎。拇指腕掌關節 手關節中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逐漸邁向人口老化,且根據衛福部106年調查報告,老年人罹患慢性疾病的主因與靜態生活及團體活動參與度低息息相關。北市士林區健康服務中心今年結合臺灣戲曲中心及健康促進團隊,從3至6月舉辦一系列活躍老化多元課程,透過豐富有趣的課程,提高長者參與意願,達到樂齡學習,活躍老化...

閱讀詳情 »

飲食大風吹: 老天總會找機會逼人面對刻意逃避的課題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以前,我有個小怪癖,我只吃媽媽煮的青菜,因此中午外食時,從來不會主動選擇青菜。台灣水果固然好吃,不過想到要削果皮或是洗水果,就會自動飄過,只能說是惰性使然呀! 每早來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總會拎著咖啡杯到廚房,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不少人因生理時鐘無法適應輪班工作,產生「輪班工作障礙」,深為睡眠障礙所苦。上班時精神不濟,因此警覺性降低,較容易造成意外事故。成大醫院職業醫學部研究醫師魏玉亭建議,輪班勞工應調慢換班速度,並選擇逆時針方向換班模式,根據個人生理時鐘調整睡眠。輪班工作障礙 身心都會出狀況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