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鼠蹊部隱隱作痛誤認肌肉痠痛… 壯男竟是股骨頭壞死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直以為是運動後的肌肉痠痛,沒想到竟是骨頭壞死!一名52歲男子,一直有運動健身的習慣,左側鼠蹊髖部已經痛了一年多,卻一直以為是肌肉痠痛,直到從隱隱作痛嚴重到無法走路,就醫才發現其實是左邊髖關節出現問題,承受上半身重量的股骨頭已完全壞死塌陷,像被蛀光的木頭,無法承受身體重量。

西園醫院骨科關節中心主任王大翊表示,「股骨頭壞死」初期沒有明顯症狀,臨床很多患者一路拖到最後就醫時,往往為時已晚,已呈現很大範圍的壞死,如果放任不管,最後將嚴重致殘。

要命的是,股骨頭壞死壞死病程極快,平均在半年內塌陷,最後需要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才能恢復行動能力。像該名男子也是在接受了左側微創髖關節置換手術之後,才恢復良好。

王大翊說,髖關節是由股骨頭和骨盆上的髖臼組合而成,是人體最大的關節,負責承重工作,也是站立、步行、活動最重要的關節,股骨頭壞死是指股骨頭細胞沒有足夠的血液循環及養份供應而發生壞死坍塌,影響到關節功能,也嚴重影響到日常活動。

為什麼股骨頭會壞死?至今成因還不明,但醫界觀察,包括長期使用類固醇、酗酒、潛水與股骨頸骨折是4個最常見的成因。

王大翊指出,臨床上股骨頭壞死常見於30到50歲,是中壯年髖關節病變的常見疾病之一,且好發於男性,雙側罹病的機率在5成以上,如果未能及時治療,高達9成病況會惡化,最終發展至髖關節受損而需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而疼痛、僵硬、跛行、溼寒加劇是其4大徵兆:

1. 髖關節疼痛:
初期時站立疼痛躺下緩解,後期疼痛加劇,連躺下都會疼痛,從腹股溝到臀部都疼痛,寸步難行。

2. 髖關節僵硬:
關節活動受限。初期時盤腿、下蹲困難。後期活動上出現困難,難以站起身。

3. 走路跛行:
因患肢無法負重,會有踮腳樣走路。

4. 天氣寒溼加劇:
天氣寒冷時,髖關節痠痛、痛感加重。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調查:逾4成青少年撐嘸30分鐘就想滑手機! 愛上網「取暖」者更憂鬱

【有影】兒童叫不醒、唇發紫「心臟停止」 家長學會這一招救活率增1倍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食藥署發布預告「液蛋衛生標準草案」及「液蛋產品標示規定草案」。(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2年前曾爆發供貨大蛋商將發霉蛋、發臭蛋,通通混打成液蛋販賣的「黑心蛋」事件,讓液蛋管理蒙上陰影,食藥署在找來產官學各界討論之後,今(30)日正式預告訂定「液蛋衛生標準...

閱讀詳情 »

▲現代人生活周遭感熱紙無處不在,幾乎天天都可能會接觸到雙酚A。(照/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購物拿發票、ATM提款明細甚至到銀行、醫院排隊抽號碼牌,感熱紙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敏駿就提醒家長,除了一般人熟知的塑膠材質外,其實這些電子發票、信用卡簽帳單等...

閱讀詳情 »

近日發生民眾旅遊時從境外感染麻疹,並將疫情傳回台灣的消息,尤其麻疹是一種高傳染性的疾病,很容易藉由空氣與飛沫傳染,到底該如何預防?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主動接種MMR疫苗是預防麻疹最好的方式,尤其是幼兒應主動接受常規的MMR疫苗接種,以增加身體的保護力;若成人需前往流行疫區時,也建議諮詢旅遊...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根據最新研究,孩童與年輕人若多喝水,就可以減少每日含糖飲料的攝取。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的調查,研究者蒐集了全美兩歲到十九歲、共8400位年輕人與兒童的資訊,詢問他們一天當中喝含糖飲料有多少。 令人驚訝的是,調查的結果每五個孩子或年輕人中,竟然就有一個人表示過去二十四小時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