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不會死的癌症」 類風溼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

「不會死的癌症」 類風溼性關節炎

中年婦女的噩夢!關節腫脹、晨僵,骨骼破壞歪斜,類風濕性關節炎(RA)是許多人常碰到的問題,雖然致病原因不明,但是許多患者只要病症一發作起來,關節紅腫,無法自由活動,除了需要家人朋友的支持外,學習各種生活中的小撇步也是預防關節過度使用、惡化的另一項選擇!

手指變形 筷子拿不好、毛巾擰不乾

類風溼性關節炎(RA),也有人稱它為「不會死的癌症」,身為病友之一的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理事長張玲瑗表示,剛發病時,指關節會腫得像小饅頭,紅腫、熱痛,指骨關節像是瘀青一樣,筷子拿不好、毛巾擰不乾,直到後來手指關節開始呈現對稱性發炎,後來下肢、膝關節也開始發生腫痛症狀,才讓她驚覺「不治之症」已找上門。

ESR指數異常 小心RA找上門

她表示,當健檢報告顯示ESR指數異常,就要小心類風溼性關節炎(RA)的發生,ESR指數又稱為紅血球沉降率,數字越低越好,是一種間接測量發炎蛋白質的方法,代表身體的發炎機制,醫師可藉由觀察ESR指數了解病人、預測疾病的嚴重程度並及時給予治療,對免疫風濕科來說有很大的幫助。

疑似RA 醫師可為病人申請檢驗補助

從前因資訊不發達,許多病友常因不了解病症拖延治療,現代醫院分科方便了解,只要懷疑是RA病友,都可以利用AntiCCP檢驗,AntiCCP是一種類風溼性關節炎診斷抗體,若AntiCCP呈現陽性,很可能表示已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張玲瑗理事長表示,多虧AntiCCP血清檢驗,病友可以馬上得知結果,不致讓病友走太多冤枉路。

食衣住行 防止病痛如影隨行

多數病友為中年婦女,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從發病起,等於要與病痛生活一輩子,又因中年婦女要整頓家事,處理生活重擔,理事長提醒,從生活方面小心預防,才不致讓病痛如影隨形:

‧    食/

盡量多吃蔬菜、減少濃湯、補湯類攝取,減少任何導致身體發炎的機會。

‧    衣/

不要穿有扣子的衣服,以寬鬆方便、拉鍊式的衣物為主,早晨起床、晚上睡前可以戴手套、穿襪子保暖關節。

‧    住/

家中水龍頭若是轉式水龍頭,可以改裝為撥桿式或電子感應式。

‧    行/

出門帶拐杖,有電梯就不要走路,保護關節安全,行動慢一點預防跌倒。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有許多新手媽媽會問,幼兒還小只有喝母乳、牛奶或食用副食品,這樣也需要刷牙嗎?醫師提醒,幼童年紀小更不能忽略牙齒保健,必須在不同階段需用不同的方式清潔口腔,避免細菌滋生造成蛀牙! 據統計顯示,2至3歲幼童平均每人有1.25顆蛀牙,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牙科洪素修醫師表示...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隨著科技、傳播發達,許多孩童都是人手一台3C產品,回家也是緊盯著電視或電腦螢幕不放,但根據美國最新的研究指出:花較多時間在螢幕前的孩子可能較不快樂。 據以往的研究指出:看電視的量大部分與身體健康和學業表現有關,而電視的內容則與行為表現,例如攻擊行為有關。而在這項新...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60歲的陳姓婦人,因為腰痛四處求醫,都沒有解決持續腰痛的問題;直至求診於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才診斷出病患為大腸癌第四期,而病患的痛覺則是來自腫瘤壓迫腰背部肌肉及神經所致,目前已透過腹部手術將腫瘤組織取出,但仍須持續使用標靶藥物做化學治療。 糞便潛血篩檢 &nb...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誤食魚刺是多數民眾常有的經驗,但如果沒有即時做適當的處置,後果非同小可。一位56歲男性病患因為發燒及上腹疼痛3天急診,經檢查赫然發現,有1根長約2公分魚刺穿破胃底部,直直的插在胰臟上,刺傷胰臟並形成了胰臟膿瘍。 南投醫院外科李博彰醫師表示,進一步詢問病患,他回想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