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藥與西藥可以一起服用嗎?

◎ i-Nature 編輯部

中醫醫療是許多老人家的另一項主要醫療選擇型態,特別是慢性病患,可能同時接受中西醫合併治療,以西藥治療緩解症狀,佐中藥治療改善體質,雙管齊下,治療效益更佳,但是並非任何中西藥都能同時服用。

高血壓患者服用降血壓藥期間,不適合服用含麻黃素的中藥。麻黃素會收縮血管而降低降血壓藥的效果。

服用抗凝血劑可邁丁(warfarin)及阿斯匹靈(aspirin)者,併用銀杏、大蒜、當歸或丹參等,會延長凝血時間而導致出血現象,預定手術的患者不適合服用。

阿斯匹靈對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和鹿茸、甘草、何首烏等含糖皮質激素的中藥,併用會增加消化道潰瘍的發生。

服用降血糖藥期間併用含糖皮質激素的中藥,會使血糖升高,影響病情控制。

治療心衰竭之毛地黃類藥物不宜與含鈣離子的珍珠母、龍骨、石膏等併用,會導致心律不整。使用毛地黃類藥物及「胃病散」,會使胃腸蠕動變慢,增加毛地黃的吸收而引起中毒。

甘草與強心類藥物併用,會增加強心藥對心臟的毒性。

含有機酸類的中藥如烏梅、山楂、五味子、蒲公英、山茱萸等,不可與抗生素中的磺胺類藥物合用,有機酸會增加磺胺藥對腎臟的損害,結晶析出引起閉尿或血尿。

金絲桃草與抗憂鬱藥物血清素回收抑制劑百憂解(fluoxetine)併服,易導致血清素症候群(精神錯亂、痙攣、心跳過速、高血壓等)。

人參併用抗憂鬱藥單胺氧化?抑制劑憂適解(meclobeide)易產生躁動不安的反應。

抗生素中的四環素不宜與含金屬離子的中藥合用,如石膏、龍骨、牡蠣等,會降低抗菌效果。

蔓陀蘿和西藥阿托品(Atropine)併用易超過安全劑量,而造成阿托品中毒。

一般中西藥服藥間隔為二小時,西藥已由胃排空,再服用中藥較。但某些抗癲癇藥血中濃度易受其他藥物影響,可考慮間隔更長時間。但抗凝血劑如:可邁丁就算隔二至三小時後才服用當歸、丹參等,仍會增加出血機會。

藥師小叮嚀
中西藥配合恰當,可提高療效、減少副作用。若配合不當,不但降低療效,可能出現交互作用及毒性。若必須併用中西藥,請先向醫師或藥師諮詢,謹慎服用。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2021年即將邁入尾聲,每到跨年之際,又是揮別過去1年回憶的時刻,藉此展開新年新氣象。尤其近2年來歷經新冠肺炎疫情,面對多樣變異病毒入侵的未知與不確定性,為每個人都帶來多多少少的壓力與情緒衝擊。藉此時機,不妨利用年假期間將過去1年來堆積的壓力垃圾徹底清掃,從「心」整頓...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年底跨年活動紛紛出爐,台灣天團五月天日前宣布在高雄世運主場舉辦4場演唱會,嗨翻歌迷!但耳鼻喉科醫師提醒民眾,參與演唱會時,須注意長時間待在高分貝環境,容易導致神經受傷、突發性耳聾,甚至永久性的聽力損傷! 高分貝環境不能久待 耳鼻喉科醫師:超過3小時恐造成聽力喪失 何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知道疼痛中有傷害覺的存在嗎?作者迪帕克‧拉文德蘭在《無痛思維》一書中提及,當受傷或身體某部位受到傷害時,受傷感知會啟動皮膚中某些化學物質與通道,這就是所謂的傷害覺,與疼痛完全不同,也因此想要服藥緩解疼痛,就得先了解你的疼痛是否含有傷害覺成分,再來決定如何服用藥物。漸進...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2021年的最後一天天氣如何?氣象局預測顯示,跨年當晚,雙北的氣溫為14°C至16°C,陰天,屆時想必是寒氣逼人。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從事戶外活動時,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的保暖,如帽子、口罩、圍巾、手套、襪子及防滑鞋,都要穿上;穿著上可考慮多層次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