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冬季養生,記得多吃苦

幾波寒流過境,讓人冷得「凍未條」,衛福部新營醫院中醫師黃盟珠表示,冬天飲食最好遵循「少食鹹、多食苦」的原則,鹹入腎、苦入心,冬季腎水旺盛,吃得太鹹,將導致腎水更旺,相對減弱心陽的力量;相對的,多吃些苦味的食物,則有助於心陽,促進氣血循環。
冬季養生,記得多吃苦
《早睡晚起,出門要戴帽》
黃盟珠醫師指出,中醫注重的養生之道在於順應自然,以冬天來說,應避免陽氣外散,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因此情緒不要太激動或興奮,否則體表一出汗、熱量耗散,外來寒氣就容易侵入。

此外,冬季天氣寒冷,最好早睡晚起,早睡可養陽氣、保持身體溫暖,習慣晨間運動的人不宜太早外出,應等日出後才活動,並避免在大風、大霧、雨雪等惡劣天氣下運動;衣著注重暖和、寬鬆、柔軟,使氣血流通、四肢舒暢,尤其頭部是諸陽之會,容易受寒,誘發頭痛、感冒,出門要記得戴帽子、圍巾

《多吃偏溫性食物》
黃醫師指出,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即指冬季也應保持適當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可用溫水泡腳,或動動腳踝、手腕等處,改善手腳冰冷的問題。

飲食方面,除了遵循「少食鹹多食苦」的原則,黃盟珠醫師也建議,飲食以溫熱為宜,但不可過熱,多吃些偏溫性的食物如薑、羊肉、雞肉、牛肉、火腿、蝦、核桃、胡蘿蔔、紅棗等,攝取充分的蛋白質及脂肪,增強抵抗力及免疫功能;並應避免生冷及黏硬食物,以免損傷脾胃,

《體質虛寒的人才進補》
至於冬天要不要進補?黃醫師表示,進補需根據個人體質及身體狀況而定,例如體質虛寒的人,經常出現畏寒、手腳冰冷、臉色蒼白、水瀉等症狀,可以吃些補益陽氣的中藥保養,但有感染、發炎症狀時,如感冒發燒、喉嚨痛、皮膚癢或免疫疾病時,則不宜進補,以免加重病情。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照/奇美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熱愛跑步的20歲男學生,一次跑步不慎跌倒後,右髖開始有隱隱作痛的感覺,一開始還不以為意,但隨著時間,症狀開始加劇,只要身體一向前彎要穿鞋襪時,都會伴隨深層的疼痛感,求助一般骨科及復健科治療,只被當作是單純的肌肉拉傷,治療不見好轉,最後才發現...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針對蔡英文拍板開放美豬,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今(29)日至花蓮縣傾聽養豬業者心聲。業者對政府雙重標準感到不平,並陳情:「養豬戶好不容易等到口蹄疫拔針、准許外銷,現又面臨進口美豬衝擊,盼政府妥善思考。」江啟臣表示,黨團將要求蔡總統至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 國民黨團發表聲...

閱讀詳情 »

▲(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情緒失調、不易受孕,可得懷疑是甲狀腺出了問題!一名39歲從事服務業的黃小姐,就屢屢被身邊的人抱怨「講話太快了,講什麼我都聽不懂」、「可不可以先不要生氣」,個性急躁、脾氣火爆的她,甚至好幾次差點與客人起衝突,也跟老公感情不睦,一次全身健檢才...

閱讀詳情 »

眼睛是非常複雜且精密的器官,有時眼睛紅紅的被醫生診斷為結膜炎,但有些「眼紅」的情況卻又是因為角膜炎所引起,到底結膜炎與角膜炎有何不同呢?微笑藥師藥局廖偉呈藥師表示,結膜炎在臨床上相當常見,常見因病毒感染而引起且通常不會影響視力,只要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即可改善;然而,角膜炎則主要是由外來病原體經由角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