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髖部隱隱作痛好不了只是肌肉拉傷? 其實2成的人是鬧這毛病

▲(照/奇美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熱愛跑步的20歲男學生,一次跑步不慎跌倒後,右髖開始有隱隱作痛的感覺,一開始還不以為意,但隨著時間,症狀開始加劇,只要身體一向前彎要穿鞋襪時,都會伴隨深層的疼痛感,求助一般骨科及復健科治療,只被當作是單純的肌肉拉傷,治療不見好轉,最後才發現是髖關節關節唇破裂在作怪。

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部運動醫學主治醫師林敬為表示,髖關節疼痛有許多可能的原因,其中髖關節關節唇破裂所占比例並不少,文獻上統計約有22%,如能尋求專業的運動醫學醫師診治,及早找出真正病因,就能早日治療,早日恢復日常生活。

髖關節唇位於髖關節軟骨周圍,林敬為解釋,其是一環型的纖維軟骨構造,主要功能為增加關節腔的深度,提供關節活動時更好的穩定度。臨床常因外傷、運動傷害以及關節先天結構異常,如股骨髖臼撞擊症候群等原因造成損傷。

以該名男學生為例,接受髖關節關節鏡手術修補關節唇,加上後續的復健治療之後,原本的疼痛症狀已完全消失,可以重新開始慢跑。

林敬為提醒,髖關節關節唇破裂常見症狀,包括髖關節的深層疼痛感,特別是前側以及外側區域;且身體向前彎曲的動作容易引發疼痛,例如穿鞋、穿襪,或是走樓梯上樓等。

除此之外,症狀還包括會因身體向前彎曲會造成疼痛,無法維持正常的端坐姿勢太久,常會將身體向後靠在椅背上來減少髖關節彎曲程度,以舒緩疼痛感。

林敬為說,過去醫學上對於髖關節關節唇破裂的理解不多,對於受傷機轉以及相關症狀並不清楚,因此常被認為是肌腱炎等其他疾病。另由於髖關節位於身體深層,過去要處理髖關節唇損傷的問題,需要大範圍的關節切開手術才能處理,但是傷口大、復原慢,併發症多,效果並不佳,目前則多以髖關節內視鏡微創手術完成髖關節唇清創及修補的手術,大幅減少附近組織的傷害。

照片來源:奇美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人愛滋焦慮好高! 與感染者「共用浴室」5成8民眾仍毛毛的

病毒專家看彰化血清調查重點在這! 打疫苗有望避免「二次感染」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只要啃洋蔥就可以抑制骨質流失,真有這麼簡單的事嗎?食藥署就針對這一則網路傳言特別在食藥闢謠專區中強調,其實洋蔥的鈣含量很低,民眾如果想要提升骨質預防骨質疏鬆,可以攝取營養素及鈣質更豐富的食物,包括像是牛奶、深黑色蔬菜、小魚干、黑芝麻、豆枝、紫菜。 食藥署表示,洋蔥是台...

閱讀詳情 »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喊出BNT「周周到貨」,不是喊假的!繼上週四首批疫苗抵台,不多不少剛好一星期後,今天清晨05:41,載著第二批、約91萬劑BNT的盧森堡國際貨運航空CV-7962貨機,也飛抵桃園機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原本邀請郭董一同前來接機,但是兩人都沒有現身。 據了解,這批今天...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懷孕媽媽最怕貧血!國健署今(9)日公布最新「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國人育齡婦女(15到49歲)的貧血盛行率為19.08%,換句話說,每5名育齡婦女就有1人鬧貧血,出現頭暈目眩、蒼白、氣喘、心悸、運動時會喘等症狀,事實上,國健署強調,備孕期間只要做到4...

閱讀詳情 »

COVID-19疫情全球蔓延,各國持續接種疫苗。針對英國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歐盟藥品管理局(EMA)今在定期安全更新上增列極罕見神經病變「格林巴利症候群」(GBS)。至7月31日前,全球各地共施打5億9200萬劑AZ疫苗,其中有833例出現格林巴利症候群,歐盟藥品管理局指出,這種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