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哪些人需要做大腸鏡檢查?

哪些人需要做大腸鏡檢查?

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大腸癌已12年蟬聯癌症之首,也是死亡率前三名的癌症。林口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孫麒洹醫師表示,雖然大腸癌發生率在台灣或國外皆顯示增加,但死亡率卻下降了,且以早期(0期及1期)癌症發現者居多,表示癌症的篩檢普及化,促成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高了治癒率和存活率。因此提醒民眾切莫輕忽自身排便的異狀,並定期接受兩年一次的糞便潛血檢查,為自己的健康做好把關。

 

哪些人需要做大腸鏡檢查?

 

大腸鏡檢查可發現腸內的病灶,兼具診斷和治療的功用。但到底什麼是大腸鏡呢?孫麒洹醫師表示,大腸鏡是內視鏡的一種,內層是一條細細的導光纖維、外層由塑膠材質包覆,從人體的肛門處伸入,順著大腸ㄇ字型的走向檢查,檢查的範圍包括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最後到盲腸處,沿途觀察腸道是否有發炎、出血、潰瘍、瘜肉、腫瘤等問題,以進一步評斷合宜的治療處置。

 

孫麒洹醫師指出,大腸鏡可說是診斷腸癌及腸疾的有效且直接的工具,當糞便檢查出現潛血反應、解血便、排便習慣改變、不明原因體重減輕、貧血、便秘或長期腹瀉、慢性腹痛、影像學檢查疑似有大腸病灶等都可能是大腸疾病的徵兆,建議主動就診,醫師會根據症狀評估是否需接受大腸鏡檢查;此外,若家族患有大腸癌病史者也可能是腸癌的高危險群,建議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以瞭解個人腸道健康狀態。另外,孫麒洹醫師分享有許多民眾前來就診時,已經是較晚期的大腸直腸癌,因為病友誤把肛門流血當做痔瘡出血,把腹痛、拉肚子當成吃壞東西或腸胃發炎,而輕忽了大腸癌的症狀。

 

孫麒洹醫師鼓勵民眾-縱使大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都位居前幾位,但現在治療方式的進步,民眾應對於大腸癌的相關症狀不輕忽,勇敢接受檢查及治療,和醫療團隊相互配合,就能提早診斷出大腸癌並接受治療,而提高治癒和存活率,再次提醒民眾勿忘定期篩檢的重要性,才能保障個人健康。

 

大腸癌相關問題,建議諮詢「大腸直腸外科」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林口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 孫麒洹醫師

 

延伸閱讀:

【糞便檢查採樣方法】 https://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5335

【糞便檢查結果須知】 https://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5341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哪些人需要做大腸鏡檢查?

相關推薦

昨天台灣各縣市全面讓85歲長者施打疫苗,許多長者行動不便,對於移動上也是一大挑戰。在基隆市中山區卻有暖心故事,張姓網友在臉書貼出了一張暖心照片,只見一名年輕人在山坡上「公主抱」一位長者,下山到疫苗接種站,了解後發現該名年輕人正是長者的孫子,這也成疫情下一道「人世間最美風景」。基隆市議員候選人張哲源在...

閱讀詳情 »

日本援助台灣的124萬劑疫苗已分配各地政府,昨為開打日,北市在開打前惹民怨,抱怨網路塞車,根本預約不了,也有人上網預約後又有鄰長跑來給接種通知單,搞得大家「不知該怎麼打」,柯文哲昨仍鼓勵採上網預約。北市議員許淑華在臉書打臉柯文哲,公開民眾拿到的通知單只有寫時段,沒有具體時間,更轟柯文哲應向長者們道歉...

閱讀詳情 »

國內疫情近兩天確診數趨緩,前副總統陳建仁今天表示,在全民團結一心、共同防疫的努力下,疫情已受到明顯控制。他也分析,此波疫情50歲以上的確診病例高達55%,因此致死率才會高出全球的致死率。前副總統陳建仁今天透過臉書表示,4月20日發現SARS-CoV-2 B.1.1.7變異株的確診病例以來,由於該變異...

閱讀詳情 »

影音中心/邱雯馨報導國內除了已開放AZ疫苗注射外,首批15萬劑的莫德納疫苗,也已於6月9日起配送並加速接種作業,相較於AZ疫苗常見的頭痛、倦怠與注射部位痠痛等副作用,莫德納的副作用也大同小異,但莫德納還有少見的心肌炎與心包膜炎副作用,名醫邱正宏在YouTube頻道「Grand Health大健康」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