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千萬不要再「不拔智齒」了,90%的人全搞錯了!這些人長年沒拔智齒,沒想到口腔最後竟然...太可怕了!

千萬不要再「不拔智齒」了,90 的人全搞錯了!這些人長年沒拔智齒,沒想到口腔最後竟然...太可怕了!

 

智齒是指人類口腔內、牙槽骨上最裏面的上下左右各一的4顆第三磨牙。因為這4顆第三磨牙正好在20歲左右時開始萌出,此時人的生理、心理發育接近成熟,於是被看作是「智慧到來」的象徵,故稱它為「智齒」——智慧之齒。

在臨床上看起來,大多數的人應該都有智齒,所以可以自己照鏡子看看由中線算起的上下左右是不是都有第八顆牙?長的好不好?正不正?是不是常常會發炎疼 痛?而且算完之後,不管有沒有第八顆牙,在定期檢查時都應請牙醫師確認一下。如果是天生缺牙時倒還值得慶賀,因為一切沒事。如果不幸發生了長不出來的情 形,那隻好請牙醫師儘早將它拔除。因為長不出來的智齒位於口腔最後方不易清潔的位置,殘留的食物殘渣容易被細菌所利用來侵害人體。

 

智齒常常導致大問題

在平時,細菌造成的慢性 感染會使牙齦發炎,容易流血,出現骨吸收、蛀牙及牙痛,最後因牙周病的牙齒鬆動或牙髓壞死而拔牙。這時隔壁有用的第二大臼齒往往 也會受到波及而造成不等程度的傷害,甚至拔牙,這也是最可惜的地方。在身體疲累虛弱或重病時,細菌引起的急性發炎反應更是厲害,輕者造成智齒周邊紅熱腫 脹,疼痛不堪,張口、吞咽、咀嚼困難及淋巴腺腫等等;重者引起大範圍感染,導致腫脹的蜂窩織炎,化膿性腫脹及發燒惡寒等全身性症狀,如未予以適當處置(抗 生素及切開引流手術),甚至會有致命危險。

此外智齒若長不出來,殘餘的牙胚有可能會變性而形成口腔腫瘤。空間不足時其牙胚可能會吸收前方第二 大臼齒之牙根使其強度減低,影響其功能。異位或萌出不全的智齒亦往往會對正常咬合造成干擾,牽動下頜骨之肌肉必須常常做出異常收縮來避開此干擾,而使得肌 肉及關節容易有發炎疼痛之現象。

 

千萬不要再「不拔智齒」了,90 的人全搞錯了!這些人長年沒拔智齒,沒想到口腔最後竟然...太可怕了!

該拔別猶豫

雖說智齒長不出來有可能帶來以上之種種問題,但它最早通常都是以牙冠周圍發炎疼痛的症狀被發現。此時不要害怕,應該痛下決心,聽從牙醫師的指示,按時服藥,忍痛刷牙,務必清潔乾淨以利復原。一旦牙冠周圍炎之症狀解除,立刻安排拔牙,才可永除後患。

有些智齒拔除的難度很大。那些完全水平埋伏阻生的病例,還要黏膜切開,去骨,才能拔除。因術中損傷較大,術後的反應也可能比較劇烈,有可能導致面部的術後腫脹。所以術後要常規準備消炎藥,止痛藥。一定要去正規醫院就診。

 

什麼樣的智齒應該拔除?

有下列合併症的智齒應予拔除:

1.沒有咀嚼功能,而且經常咬破頰黏膜的頰向位阻生智齒,有可能成為導致頰黏膜破潰、感染、糜爛,甚至成為癌前病變的病灶牙,應早期拔除。

2.經常並發急、慢性冠周炎的低位垂直阻生智齒,已成影響身體健康的病灶牙,應予拔除。

3.近中傾斜阻生智齒,雖暫無症狀,但該智齒的存在可造成第二磨牙的遠中鄰面牙頸部齲洞。為了保護有重要咀嚼功能的第二磨牙,主張早期拔除此類阻生智齒。

4.智齒牙位不正常,與鄰牙形成間隙者。

5.智齒牙位雖正常,但智齒牙冠有骨組織或牙齦瓣覆蓋,經常發生冠周軟組織發炎、腫脹、疼痛者

 

6.智齒已齲壞,或發生牙髓炎,又不便進行牙體牙髓治療者

7.因正畸需要,如預防後牙向前移動和防止前牙擁擠加重者,均可考慮拔除。

千萬不要再「不拔智齒」了,90 的人全搞錯了!這些人長年沒拔智齒,沒想到口腔最後竟然...太可怕了!

什麼樣的智齒應該保留?

①智齒的位置比較正,預計能正常萌出者。

②智齒冠周軟組織沒有發炎和疼痛史,智齒沒有齲壞者;但應經常檢查。

③有對牙合牙齒並有咬合關係者。

④通過齦瓣切除可消除盲袋者,或可利用它作為義齒(假牙)修復時擔當基牙的智齒,應考慮保留該智齒。

相關推薦

記者黃音文/嘉義報導 嘉義市醫療照護工作人員接種新冠肺炎「AZ疫苗」於23日下午2:00開始施打,嘉義市長黃敏惠及疾管署南區管制中心主任李翠鳳及衛生局長張耀懋等前往嘉義基督教醫院關心醫護人員接種COVID-19疫苗。昨日COVID-19疫苗接種特別門診由嘉基醫院感染科主任許國忠進行看診評估,由陳煒副...

閱讀詳情 »

記者 陳家珍/台北報導 2021智慧城市展今(23)日於南港展覽館2館熱鬧開幕,臺北市長柯文哲以主辦城市首長上台致詞,今年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邀請總統蔡英文擔任頒獎人,而臺北市政府以信義路自駕巴士試辦計畫、南港機廠社會住宅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平台及臺北供水區智慧水表推動策略應用方案囊括3項大獎,成為...

閱讀詳情 »

報新聞記者鄒志中/台中報導   空污與過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的疾病息息相關,細懸浮微粒(PM2.5)會對人體的呼吸道造成危害;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若嬰兒在母親懷孕後期到出生後一年,暴露於過高的PM2.5空汙環境中,就有可能產生過敏性鼻炎的疾病。這項公衛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

閱讀詳情 »

【報新聞/記者曾沛騰/新竹縣報導】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院長陳自諒率領醫護人員,上午九點在醫院施打AZ疫苗,陳自諒說,他已完成注射,打的時候並沒有疼痛感覺,可能是小時候常打針,這次是最不痛的一次。經過30分鐘休息,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情況。 陳自諒說,他已打完疫苗第一劑注射,院方給他一張卡,預定8周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