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基改食物比美牛的問題更嚴重!│今周刊

撰文/今周刊整理

今年六月一日,台灣將實施新的基因改造(簡稱基改)食品標示制度,只要基改作物製成的食品,都必需標示。而台灣進口的黃豆和玉米,已經幾乎都是基因改造作物(如基因改造玉米,占台灣玉米進口總額99%以上)」。如同進口美國牛肉議題造成社會高度關注,基改食品不僅與食品安全領域相關,也涉及台美雙方的貿易、政治關係及牽動龐大商機,但政府單位在把關上如橡皮圖章高舉輕放。

基改食物比美牛的問題更嚴重!│今周刊

我們吃的基改黃豆會致癌?政府沒在驗

《今周刊》發現,過去十幾年台灣審查基因改造食品的安全性,只能依賴孟山都等生產基改種子的公司,所提出的評估報告,就算審查不通過,也只能要求對方補寄報告,孟山都只提供九十天的動物實驗評估報告,也不理會台灣審查委員會召集人提供進一歩資料的要求,反而對日本卻會自行做長達二年的動物實驗,評估食物安全性。十幾年來,台灣核准八十一項基因改造食品上市,近年只有二項產品被退件,退件率只有百分之二。

基改食品能吃嗎? 專家憂:引爆過敏風險,慢性發炎恐致癌

台中榮總免疫風濕科主任蔡肇基認為,基因改造食物可能引起過敏。而且不應全盤採用歐美標準,「因為每個人種的過敏病罹患率都不一樣,我們有我們的人種特質,我們的反應跟美國人及英國人的反應是不一樣的,絕不能以歐美的標準當做台灣的標準。」因為在歐美,花粉是主要過敏源,在台灣,塵蟎才是主要過敏源。

中華民國毒物學學會秘書長姜至剛認為,「基因改造的風險,是既難以觀察,又難以控制的」;他同時認為基因改造食物對有過敏體質的人特別危臉,基因改造食品有可能會改變腸道裡的細菌,誘發消化道的病變,「現在的研究認為,慢性發炎跟癌症是相關的」。

一顆黃豆掀起糧食戰爭

一顆基改黃豆,背後其實是國家利益。美方頻頻關切台灣基改食品規範,因為黃豆用量最大的沙拉油市場,用的幾乎都是基因改造黃豆,強制標示上路之後,如果有非基改沙拉油出現,將嚴重衝擊美國的黃豆市場。如果以台灣一年黃豆食用量三十萬噸計算,去年非基改黃豆只賣出二萬五千噸,這個市場還可以再成長十一倍!

要真正保護民眾的消費權益,除了標示,台灣應該要建立獨立的審查系統,針對台灣人的體質特性做檢驗,並公開審查的討論內容,否則,台灣民眾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吃的基改食品,風險究竟有多大。(更多基改食品調查報導,請見5/7出刊《今周刊》No.959期封面故事)

你可能感興趣》
餐廳未標示重組肉 專家也被騙

 

【原文刊載於《今周刊》959期,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今周刊》官方網站;《今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是否有女性比男性更脆弱、心理復原力較差的刻板印象?真的是性別造成的影響嗎?根據一篇發表於2021年12月《臨床精神病學雜誌》的研究指出,從壓力相關心理後遺症的篩檢中,顯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現與壓力相關的心理後遺症(SRPS),例如重度憂鬱症、廣泛性焦慮症和創傷後壓力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台灣每8位成人就有一位發生腎臟病變,20歲以上成人的慢性腎臟病盛行率已逾12%,且有超過9成的腎臟病患者罹病卻不自知,是台灣人民極需重視的慢性疾病之一。其中,病患林先生分享,平時自覺身體狀況控制得宜,只是常感到疲憊、 出現泡泡尿,在醫師建議下進行檢測,才發現竟已即將邁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一名27歲男性,確診HIV感染至今三年多,一開始就醫時身材中等,175公分的身高,體重72公斤,但卻在一年內體重飆升10公斤,血壓也有升高的趨勢。醫療團隊與他討論後發現,他因工作忙碌、生活壓力大導致日夜作息顛倒,甚至偶爾忘記服藥。經醫師不厭其煩提醒,他才逐漸意識到HIV...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在3月14日「白色情人節」前夕被分手,與情人節或生日前夕被分手一樣令人難過。分手的理由五花八門,每個都令各位男女天天以淚洗面。在2021年,最受熱議,最常見的分手理由又有哪些呢?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過去1年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