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夏天隱翅蟲常出沒 毒液濺臉恐毀容

夏天隱翅蟲常出沒 毒液濺臉恐毀容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夏天到戶外遊玩,或是在下雨溼熱的傍晚過後,甚至是在悶熱的晚上睡覺前,突然感到四肢某處、背部或是臉上,突然一陣刺痛,不用到幾秒的時間開始出現類似過敏般的紅腫與紅斑點,這有可能就是隱翅蟲在作怪。

三軍總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陳振豐表示,隱翅蟲就是因為其翅膀不明顯因而得名,體長大約0.5至1公分,寬約0.2公分,主要在每年的夏季出沒,爬行的速度很快,也能飛行,尤其最喜歡陰雨或濕熱的天氣,多出現在南部或是花蓮地區。此蟲好出沒於草叢或樹林中,所以來診民眾以山區、農村或郊區居民為主。隱翅蟲本身還有趨光習性,所以到了晚上會飛到有燈火的地方,再加上體型小,可穿過一般家庭門窗之紗窗。所以很容易潛入住家中,侵害人體。

其實隱翅蟲並不會咬人,而會產生紅腫或是皮膚潰爛,都是因為當蟲體被打死或捻碎時,會造成蟲體內所含的刺激性毒素「隱翅蟲素」的毒液大量濺出,就會附著於皮膚上,這時如果民眾不注意,又用手去抓傷口,或是將皮膚傷口上的毒液沾黏到其他部位時,毒液就會散佈開來,進而造成局部皮膚病變,形成壞死性紅斑。

陳振豐醫師指出,被咬初期第1至2天會出現水泡、膿泡及潰爛,接著,在第3至4天會形成一層像腳皮一樣的膜,到了第6至7天會自動落屑痊癒,也可自行將皮廝下,但會有色素沉澱,大約在2週至1個月內消失。

醫師提醒,若發現有紅腫傷口,或是能辨識出隱翅蟲的話,千萬不要以拍打方式驅趕,可以吹或是撥開的方式將其趕走;晚上就寢時,盡量不要開燈,避免隱翅蟲進入屋內;也可先拍打床鋪,確認有無蟲隻,再入睡;儘量不要在野外或草地上活動,必要時穿著長袖長褲或使用驅蟲液。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67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新竹市一名49歲女性患者,日前因難以控制的高血壓造成消化不良、腸胃不適、體重減輕及心悸等現象,經醫院以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下方有一顆將近6公分的腫瘤,轉診至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接受治療,確認病患的腫瘤是源自右側的腎上腺,而診斷出病人是罕見的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因腎上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許多民眾都會透過微整型的方式,讓自己看起來更有自信,但其實臉部血管豐富,接受注射治療時,多少會出現瘀青等現象,這時就該如何服藥和保養就是一大關鍵,才能避免影響療效。臨床上,微整型治療最為風行,但要如何避免治療後淤青情況,其實治療前,就該評估了解哪些藥物會影響血液凝固功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患有地中海型貧血、血友病、肌肉萎縮症、先天性耳聾等遺傳疾病的父母,常會擔心生下的寶寶會不會跟自己一樣;其實,隨著醫學技術發展,已有解決方式!醫師表示,透過「胚胎著床前遺傳疾病診斷」,可在女性受孕前,預先篩選帶有疾病基因的胚胎,避免遺傳疾病發生在下一代。傳統產前檢查,例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路跑漸漸成為民眾喜歡參加的運動活動,但臨床上,不少民眾運動完後,都會出現肌肉緊繃、筋膜痠痛等現象;其實,透過自我按摩的方式,可以有效達到舒緩的效果。跑步前後,都可以利用泡棉滾筒當工作,幫助消除痠痛,減少不適的現象;鹿港基督教醫院物理治療師陳世杰指出,像是自我放鬆髂脛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