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天啊!這四種魚絕對不能吃,否則不只身體會變成畸形,甚至還會影響下一代...

天啊!這四種魚絕對不能吃,否則不只身體會變成畸形,甚至還會影響下一代...

圖片截自鳳凰網以及搜狗百科,下同

魚是我們餐桌上常見的美食,是大眾喜愛的家常菜,魚肉低脂肪,富含營養,尤其是深海魚類更是號稱“水中黃金”。可誰又能想到,有些長期深受人們喜愛的魚類竟然毒似砒霜,經常吃它健康受損、慢性中毒還可能危機腹中寶寶!哪些魚天生有毒絕不能吃?吃魚的禁忌有哪些?聽小編為大家一一道來。

1、被污染的魚。

天啊!這四種魚絕對不能吃,否則不只身體會變成畸形,甚至還會影響下一代...

 

日本水俣病就是因為食用被甲基汞汙染的水產品造成。

有毒的魚包括被酚、重金屬或農藥污染的魚,體內含有生物毒素的魚等。帶有濃重煤油味的魚蝦是酚污染的結果。

天啊!這四種魚絕對不能吃,否則不只身體會變成畸形,甚至還會影響下一代...

鮪魚,圖片截自55BBS

體型大的海魚如鯊魚、鮪魚、旗魚、鯖魚和方頭魚容易發生汞中毒。特別要強調,孕婦、哺乳期婦女和準備懷孕的婦女,不要食用這些魚。

天啊!這四種魚絕對不能吃,否則不只身體會變成畸形,甚至還會影響下一代...

鯊魚魚翅,圖片截自搜漁利

2、畸形的魚。

天啊!這四種魚絕對不能吃,否則不只身體會變成畸形,甚至還會影響下一代...

 

圖片截自中國商網,下同

其他如畸形的魚不要吃,魚膽不要吃,死的甲魚、鱔魚不能吃。

3、帶寄生蟲的魚。

天啊!這四種魚絕對不能吃,否則不只身體會變成畸形,甚至還會影響下一代...

 

圖片截自百科圖片

魚肉中還可能存在華枝睾吸蟲等,除了加工時要徹底洗乾淨外,烹調時要注意煮熟煮透。

4、鹹魚、熏魚、魚干。

天啊!這四種魚絕對不能吃,否則不只身體會變成畸形,甚至還會影響下一代...

因含亞硝胺類致癌物質,不應該過多食用,煎炸特別是燒焦的魚中含強致癌物質雜環胺,少吃為佳。

吃魚禁忌知多少

1、空腹吃魚——導致“痛風”

在減肥(減肥食品)風潮日盛的今天,不少人喜歡只吃菜不吃飯,空腹吃魚更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這卻很可能導致痛風發作。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紊亂導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組織損傷的疾病。而絕大多數魚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攝入含嘌呤的魚肉,卻沒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來分解,人體酸堿平衡就會失調,容易誘發痛風或加重痛風病患者的病情。

2、吃生魚片——得“肝吸蟲病”

很多人都喜歡生魚片的鮮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魚片對肝臟很不利,極易感染肝吸蟲病,甚至誘發肝癌。

據營養、健康方面的專家介紹,肝吸蟲病是以肝膽病變為主的一種寄生蟲病,人通過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蟲活囊蚴的淡水魚蝦和淡水螺類被感染的幾率極高,目前我國僅在廣東省就有數以百萬計的肝吸蟲患者,其中不少人正是因為生吃魚蝦而染病。

其臨床症狀以疲乏、上腹不適、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肝區隱痛、肝腫大、頭暈等較為常見,嚴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變腹水,甚至死亡。

3、擅吃魚膽——解毒不成反中毒

魚膽是一味中藥,中醫常用它來治療目赤膽痛、喉痹、惡瘡等症。

民間也因此流傳吃魚膽可以清熱解毒、明目止咳的說法,所以儘管魚膽味苦,總有人躍躍欲試。擅吃魚膽極其危險,極易引發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專家指出,魚的膽汁中含有水溶性“鯉醇硫酸酯鈉”等具有極強毒性的毒素,這些毒素既耐熱,又不會被酒精所破壞,因而無論將魚膽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均可發生中毒。

魚膽中毒發病快,病情險惡,病死率高。中毒較輕者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嚴重者會出現肝大、黃疸、肝區壓痛、少尿或無尿、腎區叩痛等症狀,如果搶救不及時,可造成肝腎功能衰竭直至死亡。

而患者中毒程度一般與魚膽的膽汁多少有關,因此吞食較大魚的膽更易發生中毒。

4、活殺現吃——殘留毒素危害身體

一般人都認為吃魚越新鮮越好,因此喜歡活殺現吃,認為這樣才能保證魚的鮮美和營養。但這實際上是一個認識誤區。無論是人工飼養的魚類或野生的魚類,體內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質。

活殺現吃,魚體內的有毒物質往往來不及完全排除,魚身上的寄生蟲和細菌也沒有完全死亡,這些殘留毒素很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

此外,活殺現吃的魚蛋白沒有完全分解,營養成分不充分,口感也並非最好。

文章來源:荐新聞

相關推薦

近來網路流傳:「多吃桌邊小菜海蜇皮(水母)有益海洋生態保育,且能藉此補充膠原蛋白,維持肌膚澎潤,同時輔助瘦身」的說法,引起不少網友關注。但海蜇皮真的有外界傳言的這麼神奇嗎?又該怎麼吃才能兼顧營養均衡呢?且聽專業營養師怎麼說! 不只低脂、低膽固醇、低熱量!海蜇皮富含膠質能增飽足助瘦身 高敏敏營養師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代人壓力沉重,音樂的力量可以用來洗滌人心,讓人舒壓解勞。當工作煩悶時,聽一曲動聽的音樂,往往會令人心曠神移;而在臨床上,甚至是有音樂治療,讓疾病得以獲得改善,更可提升心靈的成長。學琴好處多 平衡左右腦提高聽力教育研究報告指出,在成長時期所接受的音樂陶冶,會間接影響他們...

閱讀詳情 »

近來空汙問題嚴重,不少人出門時習慣戴口罩以隔絕髒空氣,再加上台灣機車族多,騎車奔波在路上若臉部沒做好防護措施,下車時恐怕早已灰頭土臉,因此對通勤族、機車族來說,口罩可是每天出門的必備物品。但夏日高溫,在平均溫度達38度的環境下,口罩戴久了很可能會使臉部肌膚發炎、冒痘,形成俗稱的「口罩痘」。女性朋友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預防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HPV)感染是維繫男女感情的關鍵!一名25歲妙齡女子,因外陰部長了奇怪東西就診,檢查後發現是感染HPV所導致的菜花,由於男友身上也有相同「異物」,進一步就醫後確診同樣是菜花,兩人深厚的感情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