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太晚吃飯居然會導致這個?!糟糕!每個我都中...

太晚吃飯居然會導致這個 糟糕 每個我都中...

吃飯太晚危害多
我們的胃是個十分敏感的器官,如果不按時按點吃飯,它就會起來“反抗”,甚至影響人體其他系統的工作。除了損傷記憶,吃飯太晚還有諸多危害,對健康極為不利。


導致肥胖

長時間飢餓讓人對食物非常渴望,到家後飢不擇食,往往是抓到什麼就吃什麼,更愛吃拆袋即食的垃圾食品。而一身疲憊地湊合吃完晚飯,很多人常是簡單洗漱​​下就躺在床上休息了。殊不知,飯後血液中糖、脂肪含量升高,再加上缺乏運動,熱量過剩,從而轉化為脂肪,易導致發胖。

太晚吃飯居然會導致這個 糟糕 每個我都中...

增加中風機率

2011年,在歐洲心臟學會年會上公佈的一項研究顯示,晚飯吃得越晚中風機率越高。相反,早點吃飯,保證吃飯時間與睡覺間隔60~70分鐘以上的人,發生中風的機率可降低66%。

太晚吃飯居然會導致這個 糟糕 每個我都中...

胃癌風險高

日本東京大學針對胃癌患者進行的研究發現,38.4%的人吃飯太晚或時間不規律。研究人員分析認為,胃黏膜上皮細胞壽命很短,約每2~3天就要更新一次,更新過程一般在夜間胃腸休息時進行,如晚飯吃得太晚,胃腸得不到休息,胃黏膜便不能得到及時修復,久而久之可能增加胃癌風險。如果常吃油炸、燒烤等食品,風險更高。

影響睡眠

胃腸被迫“加班”直接影響睡眠,導致入睡困難或多夢、淺眠甚至失眠等問題,時間久了讓人無精打采,甚至導致記憶力衰退、神經衰弱等。

結石病高發

進餐後4~5小時是人體的排鈣高峰時段,如果晚餐吃得太晚,當排鈣高峰到來時人們已經入睡,尿液不能及時排出,尿中大量的鈣就會沉積下來,久而久之可能形成腎、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結石。

情緒失控

飢餓感容易讓人情緒失控、失去耐心,遇事容易急躁,控制不住地想要吵架、訓斥別人。調查顯示,“路怒族”現象和吃飯太晚導致的飢餓和低血糖密切相關。
易出事故。吃飯太晚往往意味著餓得太久,沒有及時吃飯可能導致低血糖,這對大腦功能損害很大,會使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犯錯和出事故,甚至誘發車禍。

五招“拯救”遲來的晚餐

工作的忙碌、生活的壓力,讓很多人不得不推遲晚飯時間。儘管有諸多無奈,但身體是自己的,每個人都需要主動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專家給出以下建議。

最佳時間:晚6點半。腸胃消化食物需要時間,大家應努力讓自己在晚6點半左右吃上晚餐,最好別超過8點。因為最好在睡前3~4小時吃晚飯,否則將影響睡眠、增加肥胖風險等。

回家吃飯好處多

上班族應提高工作效率,盡量少加班,努力將應酬、聚餐安排在中午,爭取每天按時回家吃飯。研究顯示,在家就餐將吃得更營養,有助於控制體重,預防多種慢性病。回家吃飯還能幫孩子養成更合理的飲食習慣,提高學習成績,讓家庭關係更和諧。

幾分鐘搞定營養晚餐

即使再忙也要按點吃飯,上班族可在辦公室裡備點吃的,比如燕麥片、奶粉、葡萄乾、乾紅棗、堅果、水果等,用幾分鐘自製一份營養晚餐。比如可以先用熱水沖泡燕麥片,加點奶粉、葡萄乾、核桃仁等,再補充一個水果,基本上就能保證營養了。此外,在車上也可以備點食物,以便堵車時提升血糖,緩解飢餓感和焦躁情緒。

點外賣有營養原則

很多人總是想著等忙完再吃,卻不考慮胃的感受。如果非加班不可,也應叫個外賣,但一定要充分考慮營養,遵循不點煎炸食品,保證有蔬菜、粗糧,最好再配個水果的營養原則。點洋快餐時,最好放棄炸雞、炸薯條等油炸食品,將甜飲料換成不甜的熱紅茶或牛奶;點中餐時,要注意葷素搭配,比如兩個三鮮餡兒的包子,搭配一碗小米粥,再吃一盤白灼生菜或海帶絲,營養就比較平衡,包子、餃子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四類食物來“救急”

如果由於各種原因,無法按時吃飯,不得不在9點以後才吃的話,最好選擇穀物、豆類、奶類和水果,這四類食物脂肪含量低,消化吸收較為容易,不會給胃腸帶來負擔,如小米粥、熱湯麵、疙瘩湯等。

via

相關推薦

潮健康/編輯部 全球糖尿病破4.6億人  台灣患者已逾227萬 隨著社會型態與飲食內容轉變,慢性病照護成為國人最重要的健康議題。根據統計,全球至少有4.6億人罹患糖尿病,預估在2025年將突破7億人。台灣糖尿盛行率更高達約11.8%,超過227萬糖尿病患者,不僅位居第5大死因,也是健保支...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方面快速消化即期的莫德納疫苗,一方面預防可能的Omicron威脅,國內提早開打第三劑,只要滿5個月間隔就能接種莫德納當追加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13)日公布最新數字,截至12月12日止,符合接種第三劑資格的第一波6萬人,已經接種超過3萬人,已經打了...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扯!救命用的抗生素注射劑,竟被醫院發現不良品,玻璃瓶內竟有「玻璃碎片」。食藥署今(13)日公布最新藥品回收警訊,接獲有醫療院所通報由永信藥品生產的「達比黴素注射劑」,居然有玻璃碎片混入藥品內的情形,共有一批號、2.7萬支產品必須啟動回收。而該藥品市占率超過一成,每年國...

閱讀詳情 »

記者金仲達/台北報導 隨著《特管辦法》開放、新版生技條例將納再生醫療獎勵,政府大力推動再生醫療產業,讓台灣的人類細胞治療應用成為耀眼的國際焦點,訊聯生技(1784)於再生醫學也有4大成功應用,包括脂肪幹細胞通過《特管辦法》與新光醫院合作退化性關節炎,與三軍總醫院、中山附醫合作糖尿病慢性傷口癒合;免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