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太陽花學運未歇 激情下的身心安頓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這幾天,反服貿學生運動鬧得沸沸揚揚,不只佔領了立法院,部份學生及群眾更是擅自闖入行政院,引來警察強制驅離行動,更升高了衝突,使這場和平抗爭持續發燒。某些民眾雖然不在現場,但看到衝突與流血的新聞畫面,仍會有些不好的聯想、甚至可能引發一些情緒反應,也就是所謂的「急性壓力疾患」或「急性壓力反應」。

安南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唐心北表示,「急性壓力疾患」或「急性壓力反應」常是焦慮和憂鬱一起出現。可能的症狀包括麻木、失神、失眠、坐立難安、注意力變差、和自律神經高張的症狀,可能會出現流汗、心悸和手抖。因為當人面臨壓力時,會引起某些激素釋放,造成身體各部位器官不同的反應。

首先,壓力經由大腦傳到視丘下部,並分泌促皮質釋放因子(CRF),再傳到腦下垂體,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而ACTH經由血液來到腎上腺,刺激氫氧基皮質酮的合成,氫氧基皮質酮由腎上腺分泌後,再由蛋白質攜帶在血流中運行,到達身體各個部位,引發各種壓力反應。換句話說,壓力會刺激腎上腺細胞製造與分泌腎上腺素,腎上腺素也會引發身體各部位之壓力反應。

至於身在抗議現場的人,情緒上也會受到困擾,對於訴求一直得不到適當的回應,心理上也會產生極大的挫折感。對前途感到徬徨、迷惘,信心開始動搖。再加上學生們久坐、少動,上廁所次數減少,水分攝取略微不足,而白天日曬、夜晚風寒;現場維護秩序的志工,則是面臨許多突發狀況與壓力,擔心同學們情緒失控或有人鼓譟與挑釁;而議場內空氣不好,大家又耗費心力討論、休息不足,遲早體力不支。

唐心北提醒,倘若情形持續下去,也可能出現一些身體狀況,與心理情緒心症狀,包括失眠、胃口差、心悸、胸悶、頭痛、緊張、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言談內容也會變得較悲觀、覺得無助與無望、憤世嫉俗、哀聲嘆氣、沉默寡言、欲欲寡歡。少數甚至可能出現被害妄想。

唐心北因此強調,一定要正面思考,相信事情終有轉圜,努力自然會有成果;並儘速讓生活回到正軌,若真的壓力過大、難以控制情緒、且已嚴重影響生活時,則應尋求心理衛生與精神醫療的專業服務。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098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手遊「寶可夢」才登台近2周,不少人抓出了健康的問題。一名27歲年輕人沉迷「抓寶」,過度使用拇指丟寶貝球,結果拇指疼痛、無法靈活伸直,就醫檢查竟是罹患了「媽媽手」。 瘋「寶可夢」 媽媽手患者增 萬芳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鄭宇軒指出,近一周來,陸續有年輕病患因手指疼痛及肩頸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軍瑋、關嘉慶報導) 李深浦中醫師雖然高齡七十六歲,但卻老當益壯,體能不輸年輕人,深諳養生之道的他,每天早上起床後都會練習平衡禪三十分鐘,然後靜坐三十分鐘;為了紀念自己的阿祖,早上都吃素,中餐和晚餐就什麼都吃,從不挑食,但是絕不吃冰冷飲食。 平常喜歡寫書法的李深浦中醫師,預計將其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失智症(Dementia)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候群),臺南市立安南醫院神經內科林義濱醫師表示,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黃軍瑋報導) 根據衛福部公布,民國104年國人十大死因,惡性腫瘤連續第34年蟬聯十大死因榜首。八成的癌症病患有營養失調的問題,甚至有高達40%的癌症病人死於營養不良而非癌症本身。因此,癌症病患的營養成為非常重要的課題。 癌症治療的效果與病患的營養息息相關,若在治療過程中發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