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定期檢查乳房 拒炸物高脂肪飲食

定期檢查乳房 拒炸物高脂肪飲食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乳癌目前是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位,死亡率為第四位,年齡層約為45至55歲,年齡越大越可能產生。醫師提醒,定期檢查很重要,除了乳房攝影再加上抽組織檢查最為保險;年輕女性的腫瘤常為良性,但建議還是以粗針抽組織的方式來做確診最為安全。

彰化基督教醫院全方位乳房腫瘤中心副主任賴鴻文表示,乳癌初期或是較小腫塊不易自行檢出,早期症狀也較不明顯,如果民眾能自行檢查出來的腫塊,通常約為2公分大小,屬較大腫瘤,已經為第二期至第三期了;乳頭出現異樣分泌物,尤其是帶血分泌物,乳房局部或全面凹陷時,腋下淋巴紅腫或已經轉移、乳房附近有腫塊,乳頭潰瘍、或形狀大小改變等,都可能已經是中期或晚期乳癌的狀況。

要如何預防乳癌,及早發現和治療呢?賴鴻文指出,在自我檢查部分,可在月經後7至10天,乳房消腫後再做檢查會較準確,可透過1、觀看:舉起雙臂高過頭,再放下,檢視乳房與乳頭皮膚是否有皺褶或凹陷,2、觸摸:平躺或是利用洗澡時,用潤膚乳液觸摸乳房感覺有無硬塊,3、與拇指與大拇指擠壓乳頭,是否有液體,白色或淡綠色都屬正常,若是有血水流出,就必須注意。

賴鴻文醫師表示,目前比較不推廣自我檢查,反而定期檢查較重要;經由醫師評估之後,再由醫師安排適合做何種檢查項目。一般檢查分為兩部份:1、35歲之後,固定一年一次檢查,可進行超音波檢查。2、國健局推出兩年一次免費乳房攝影檢查(45至69歲),年長者乳房萎縮,此時利用攝影檢查,乳腺與脂肪影像較清楚。

賴鴻文醫師強調,抽菸、喝酒造成乳癌的機率最高,再來是高脂肪飲食,如動物性脂肪、全脂鮮奶、起士、優酪乳、油炸、燒烤、醃漬人工製品、紅肉類(牛、羊、豬),睡眠差,退黑激素降低也會使乳癌發生機率較高,如經常熬夜(夜店業者、空姐、夜班護理人員);因此,保持正常作息,規律運動(控制血糖及胰島素濃度、減少雌激素分泌),保持愉悅心情,多攝取蔬菜水果、全穀類食材(降低膽固醇),都很重要。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296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死亡個案不斷因本土疫情爆發創新高,今(2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增加19例新冠死亡個案,分別為14名男性與5位女性,13人有慢性病史,年齡介於40至80歲,當中案6824僅40多歲,快篩陰性PCR陽性,無慢性病史,活動史不明到院前死亡,指揮中心特別說明快篩...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本土確診人數已破5千,這一兩天就會超過6千,若部分染疫者為孕婦,治療更為棘手。台北慈濟醫院公布國內首例「確診孕婦插管生產」案例,在婦產部、兒科部、麻醉部等合作下,於正壓手術室進行剖腹產,母子均安。 台北慈濟醫院副院長鄭敬楓指出,5月中旬收治1名懷孕32周的確診孕婦,因...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連續14天本土單日新冠病例破百!今(2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日新增297例本土病例,校正回歸258例,確診總計上升555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全國第3級警戒約1.5周,未見疫情好轉但也沒有轉壞的趨勢,可能因2股力量牽制:(1)仍然社區仍然有隱形感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宣布,國內新增297例本土確診個案,並有258例校正回歸個案,新增19名死亡個案。指揮官陳時中坦言,連日校正回歸新增個案都超過百例以上,顯見檢驗速度應再加快,且校正後曲線趨向平坦,但疫情未見下降趨勢,表示這狀況不太好。關於目前快篩與PCR...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