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家有ADHD兒 你是哪類型家長?

家有ADHD兒 你是哪類型家長?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孩子講不聽,只好用打的」、「希望老師同學能包容他」這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家長常有的想法。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將診間家長常見的作法分為四大類型加以分析,並提醒家長們,雖然都是以愛孩子為出發點,但若拖延不就醫,卻有可能導致ADHD症狀複雜化,讓孩子錯失發揮實際潛力的機會。

拒絕接受的「寄居蟹」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張學岑表示,門診上在確診孩子為ADHD時,最常見到的就是「寄居蟹家長」了!他們多半認為孩子只是好動,長大就會好,甚至有不少家長不再尋求醫療協助。然而,ADHD的孩子雖然長大後有可能會好,但卻不能忽略孩子在成長時,因ADHD症狀而導致的挫折及適應問題。

追隨另類療法的「章魚」

「章魚家長」就不一樣了!他們會嘗試各種方法,聽到ADHD是腦部疾病,便會積極採取「補腦」行動,例如銀杏、人蔘或是綜合維他命。不過,張學岑理事長指出,除了魚油目前已有研究證實能幫助改善不專心外,其他飲食療法都無法驗證是否可協助治療ADHD。

嚴格管教的「鯊魚」

而當所有方法都不見成效時,不少家長就會化身成「鯊魚家長」,對孩子採取嚴厲管教。對此,張學岑醫師鄭重強調,雖然管教會建立紀律,但若動手打小孩,可能會影響孩子身心靈的成長。

貼身照護的「海馬」

至於「海馬家長」則常因害怕ADHD孩子在外闖禍或受到欺負,而貼身照護孩子,卻忘了過度保護,反而會讓孩子無法獨立。張學岑醫師分享,之前就曾有一名ADHD男童,只要在學校一遇到挫折,媽媽就會安排孩子轉學,以致孩子在小三前就轉了七所小學,不僅無法跟同學建立友誼,也讓孩子養成遇到挫折就逃避的壞習慣。

「ADHD的治療是長期的,」張學岑醫師因此提醒家長們,當持續嘗試一種方法兩週至一個月,孩子卻仍無任何改善的徵兆時,就應考慮向兒童心智科或兒童精神科醫師尋求第二意見。當行為治療無法達到效果時,便可考慮以藥物合併行為治療,增加療效。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505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食品藥物管理署宣布,為加速新藥上市,針對國人醫療迫切需求藥品,如癌症、愛滋病等嚴重疾病,制定新藥優先審查機制。另外,針對已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及歐盟醫藥管理局(EMA)上市許可藥品,可採精簡審查機制。食品藥物管理署藥品組長鄒玫君表示,102年已成功輔導肺癌標靶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醫師,我吃標靶藥物有一段時間了,腫瘤雖然沒有變大,但也沒有消失啊,是不是吃藥已經沒效了?」、「醫師,我雖然按時吃藥,但是腫瘤還是惡化了,是不是要趕快換其他的藥?」,治療胃腸道基質瘤的標靶藥物問世多年,儘管經臨床證實其治療存活率已達傳統治療的三倍以上,然而因患者用藥習慣與觀...

閱讀詳情 »

  抽菸的壞處很多,大家都知道,不僅有可能造成流產、生出畸形兒,也有可能增加罹癌風險,但除了這些健康上的影響之外,最新研究調查顯示,抽菸也可能造成行為的缺陷! 在英國針對6,271人進行的調查當中,20%有抽菸的父母在拮据的經濟狀況中,會為了滿足自己的菸癮而減少在孩子身上的花費。17%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很多人在工作職場上鬰鬰寡歡,壓力大的不得了;為讓民眾能夠在職場上走的更健康以及更輕鬆,台南市衛生局與董氏基金會合作,將於八月十七日辦理「職得快樂-破解人際互動盲點」工作坊,有職場壓力困擾的市民可報名參加。台南市衛生局與董氏基金會於101年度即開始合作辦理「從新找回快樂-摒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