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帕金森氏症 中醫提供新選擇

帕金森氏症 中醫提供新選擇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估計,國人因人口老化加上少子化的影響,再過十年,台灣超過65歲的老人將占總人口比例的20%,也就是說,每五個人之中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老人,台灣將進入「超高齡國家」,成為全世界最老的國家之一。未來社會不僅要面對老人照護問題,對於常誘發於老人族群的帕金森氏症治療,也成了各界重視的議題。
帕金森氏症的起因是中腦內黑質部的多巴胺神經元退化,不僅會損害患者的行動,也會影響語言能力以及其他功能,目前造成退化的真正原因仍尚未得知,推測是和腦細胞快速退化有關,帕金森氏症多發於50至60歲,年齡越大發生機率越高,男性較多。相較於65以上女性老人易罹患的阿茲海默症,兩者雖皆與大腦神經退化有關,但表現的特徵卻大不相同,阿茲海默症的主要特徵是失去記憶,但帕金森氏症卻以行動障礙為主。
根據統計,全球目前約有700萬到1,000萬名帕金森氏症患者,症狀包括動作遲緩、顫抖、僵直、姿態保持障礙等。目前帕金森氏症治療可利用一種名為左多巴的藥物來協助患者腦分泌多巴胺,以緩和肌肉顫抖的情況,也有不少患者尋求中醫協助,透過針灸、藥補的方式來達到運動機能的恢復。
中醫李政育醫師表示,透過針灸治療可活化腦部細胞、刺激多巴胺的分泌,改善帕金森氏症的症狀,延緩病程進一步的惡化,中藥方面,則可行氣活血、改善腦部循環,促進腦細胞再生,修復腦部神經功能。
帕金森氏症發病通常為年長老人,身體抵抗力低弱,必須增強體質,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減輕症狀為原則。在中醫的範疇中,帕金森氏症屬「顫震」、「跌厥」、「肝風」、「振掉」範圍,特點是本虛標實,虛為肝腎兩虛,氣血兩虧兼陽虛,實為風痰、血瘀肝腎兩虛可用右歸飲加黃耆、川芎、赤芍、當歸、銀杏葉……,氣血兩虧兼陽虛者可用補陽還五湯(育生)加四逆湯、人參粉、川七粉,痰飲多者可用溫膽湯或半夏天麻白朮散加減,,臨床上再配合針灸(需溫針),療效更為顯著。
帕金森氏症治療的方式雖多,但都必須經過專業醫師的診斷,除了按時用藥外,運動機能的復健治療更為必須,此外,患有帕金森氏症的人通常會比較憂鬱煩惱,應該隨時給予患者鼓勵及勇氣等精神治療,配合職能治療、復健治療和心理治療,延緩運動機能的惡化,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91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個午後的門診,來了一位面目慈祥的老爺爺,他開口就問:如果我得了帶狀皰疹,會不會傳染給我孫子啊?因為他的孫子才剛滿月。醫師告訴他,小朋友要滿一歲才會接種水痘疫苗,所以還是有可能被家中得到帶狀皰疹的家人給傳染喔!這也讓醫師想起,多年前有一位住院醫師因為照顧帶狀皰疹的病人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近日台灣新冠疫情緊繃,許多民眾除了擔憂疫情嚴重度,和對生活的影響,也需要了解如何保護自己以及新冠肺炎可能出現的症狀,才能知道自己是否需要接受快篩就醫。新冠肺炎也會出現皮膚症狀 多數會自然消失新冠肺炎的疑似症狀除了發燒,咳嗽,呼吸困難,嗅覺喪失,和腸胃道症狀外,根據202...

閱讀詳情 »

2021.06.02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6月2日為止,已經有149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公布國內新增372例本土COVID-19確定病例,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177例,總計549例。確診個案中新增12例死亡。新增372例本土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72例本土病例,為207例男性、16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