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想要性福又不想懷孕! 危險期該如何避孕?

想要性福又不想懷孕! 危險期該如何避孕?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真的有那麼好康!如果不想懷孕,在危險期愛愛,居然還有機會免中獎。提到避孕措施,保險套是最方便的方法;但是,偏偏很多男人不愛用,或是剛好天雷勾動地火,一時沒有準備保險套,都有可能因此而有懷孕風險。幸好,目前已有新一代事後避孕藥,由於其成分不是荷爾蒙,對身體負擔較少,而且又是在危險期仍然有效的事後避孕藥。然而,婦產科醫師提醒,做好完善的事前避孕措施仍是最建議的方法,「事後避孕藥」是事後緊急避孕的選擇,也是最後一道防線。

常用避孕方法效果排名

想要避孕,其實方法還滿多的!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華筱玲表示,依據避孕效果排名,避孕方法依序為結紮、口服避孕藥、子宮內避孕器、保險套及計算安全期;至於口服避孕藥則又區分為事前避孕藥與事後避孕藥,而事後避孕藥又可分為黃體素受體調節劑、高劑量黃體素、雌激素加黃體素。而根據衛福部調查顯示,已婚婦女且已生育者以使用子宮內避孕器比例較高,未婚婦女則多以口服避孕藥比例高;無論已婚或未婚,使用保險套比例則差不多。

每種避孕方法都有優缺點

華筱玲醫師指出,每種避孕方法都有優缺點,以結紮而言,雖然可以一勞永逸,但缺點是得要手術,若是想要生孩子,較難恢復;口服避孕藥會有荷爾蒙副作用,包括噁心、頭痛、發胖和乳房脹,以及影響肝功能,有血栓症者也不適合,事前避孕藥也較容易會有忘記服用情形發生,優點則是可以減少經痛及月經量,並使月經規則;子宮內避孕器不會影響荷爾蒙,需餵奶者可以使用,但卻有增加發炎感染的風險,以及經痛和月經量多的缺點;保險套有預防部份性病傳染的優點,但較麻煩和有可能會破;至於計算安全期則只需要算日子,但卻容易因為外在環境及心理因素導致安全期算不準,非常不安全。

想要性福又不想懷孕! 危險期該如何避孕?

事前避孕藥效果達99% 但有發胖的副作用

避孕藥的種類很多,到底該如何選擇避孕藥呢?華筱玲醫師進一步指出,事前避孕藥的避孕效果可以達到99%,但是由於得要天天服用,會有令人發胖及乳房脹痛的副作用,有很多婦女不願意服用。臨床上,就有一名女大學生怕發胖,不想吃事前避孕藥,再加上男友不願使用保險套,致使一年內懷孕三次而做人工流產,而使用子宮內避孕器擔心會增加發炎感染機率,可能導致不孕機率增加,因此建議她若當時未避孕,可服用事後避孕藥來避孕。

黃體素受體調節劑避孕效果達98-99% 性行為後5天內都有效

至於事後避孕藥各有哪些優缺點?華筱玲醫師解釋,黃體素受體調節劑為「非荷爾蒙類」,效果最好,可在性行為後5天內都有效,避孕效果可達98-99%,且噁心機率低,沒有致畸胎作用,即使接近排卵危險期仍然有效,但可能會有延後月經約2天和頭痛頭暈症狀。另外有荷爾蒙類事後避孕藥,可分兩種,一是高劑量黃體素,在事後3天內有效,避孕效果為85-90%,有頭暈、噁心想吐及乳房脹痛副作用,優點是避孕效果還不錯且不影響月經周期;另一是雌激素加黃體素,也是事後3天內有效,但避孕效果只有50-70%,且噁心、頭暈頭痛及月經不正常機率高。

事後避孕藥可當緊急避孕措施 不建議常規使用

華筱玲醫師強調,由於經常使用事後避孕藥會出現月經不規則,以及噁心想吐、乳房脹痛和腹部脹痛的症狀,所以事後避孕藥可當緊急避孕措施,不建議常規使用;通常是沒有做事前避孕,或是做了避孕措施但是方法不可靠,例如忘了吃事前避孕藥、保險套破了或沒有正確用對保險套,甚至被性侵害之後要避孕,就可使用事後避孕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99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現代醫學快速進展,治療晚期肺癌己有許多對策,延長患者存活期!肺癌患者確認時多數無法接受,經由醫師耐心溝通、專業評估協助下,共同討論治療方向與策略,每月定期回診追蹤拿藥,長期穩定控制肺癌,並保有良好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三元素 理解、溝通及尊重   高雄長庚醫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今年的夏天實在太熱了,每天的溫度都屢創本世紀新高,就連原本穿長褲的族群也受不了酷熱,短褲、短裙紛紛出籠;但對有粗壯小腿、蘿蔔腿或自覺小腿不夠細的的人來說,卻是件相當苦惱的事,這時,透過醫美療程來瘦小腿變成為熱門的選項。 小腿型態分3種 真正了解自身情況才能對症治療 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鍾欣凌演繹偏頭痛一族 衛教民眾別輕忽工作高壓頭就痛!「國民婆婆」鍾欣凌擔任衛教大使,演繹飽受偏頭痛折磨的職業婦女及家庭主婦,呼籲民眾別輕忽偏頭痛帶來的影響。「偏頭痛是很頑強的東西,就像一個水銀在你的頭腦裡頭晃啊晃…」鍾欣凌分享道,「醫師衛教內容說,偏頭痛如果沒有太嚴重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也有健檢的習慣嗎?尤其慢性病患早期症狀輕微或不明顯,若沒有定期健檢,掌握自身的健康狀態,一旦誘發恐得接受長期治療。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指出,慢性病患一旦感染流感,甚至是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所引發的併發重症與死亡風險較一般人高,因此更應注重定期健檢的重要性。養成定期健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