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捨棄大醫院迷思 急重症患者優先看診

捨棄大醫院迷思 急重症患者優先看診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輕症到診所 重症到醫院 避免浪費醫療資源

「感冒了我們去急診室就醫吧!」、「怎麼急診室又那麼多人!」、「怎麼沒有推床可以躺,還要等多久才能診療到!」,在忙碌擁擠的急診室,時常會聽到病人或家屬如此抱怨著,也常有在急診室等不到病房的經驗。不論大病小病迷信大醫院,對診所則信心不足,這是國人普遍的心態,所以不管任何疾病都往大醫院跑,造成大醫院人滿為患,一床難求,造成各醫院急診壅塞情形日益嚴重。

通報滿床應至其它醫院就醫

為避免民眾至急診就醫時,因床位不夠造成就醫不便,急診會向 119 勤務中心通報滿床,請 119 緊急救護技術員告知欲前往就醫的民眾,目前急診已通報滿床,建議民眾接受分流至其他醫院急診就醫。

輕症先至住家附近就醫

針對自行到院就醫的民眾,急診會進行檢傷分類。民眾應該有正確就醫認知,輕症病人可先利用住家附近的醫院或診所就醫,若經醫師評估有需轉介到大醫院,則可透過轉診制度轉院到大醫院。

急診實施五級檢傷分類

目前急診已全面實施五級檢傷分類標準,分成第一級復甦急救(病況危急,生命或肢體需立即處置)、第二級危急(潛在性危急生命、肢體及器官功能狀況,需快速控制與處置)、第三級緊急(病況可能持續惡化,需要急診處置,病人可能伴隨明顯不適的症狀影響日常活動)、第四級次緊急(病況可能是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或某些疾病之合併症相關,需要在1-2小時做處置,以求恢復避免惡化)、第五級非緊急(病況為非緊急狀況,需做一些鑑別性的診斷或轉介門診,以避免後續之惡化)等5個等級。

急重症患者優先急診

急診並非先到先看,而是急重症患者優先看診,不過國內急診仍是以大醫院最塞,顯示民眾仍偏好大醫院的迷思。為了維護病人之醫療照護品質,我們需改變就醫習慣,重症到大醫院,輕症到診所,配合檢傷級數耐心等候,把時間及資源先給重症緊急的病人。

落實就醫分流 避免急診壅塞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類流感就診病例百分比及總就診人次有上升趨勢,針對近期流感疫情的延燒,在此呼籲民眾落實就醫分流,如出現類流感症狀,請至鄰近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合約診所就醫,避免集中至大醫院急診,而造成急診壅塞。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03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整理報導】對女性而言最困擾的莫過於月經帶來的「經前症候群」,幾乎痛到無法做任何事的經痛自然是最大的隱憂。想要舒緩經期的不適,可以從飲食著手。下面由3位營養師:吳映蓉、翁德志、李芷薇在著作《腸道菌對了身心就健康!營養學專家的護腸飲食全指南》中,說明哪些營養素能夠幫助女性緩解「經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近期全台疫情燒不停,不少學校有學生或教師確診。昨(5)日的本土病例新增至216例,創下今(2022)年的單日新高。同時各縣市都有師生確診,影響教學。今(6)日教育部發表統計資料,指出:全台共有99所學校(含幼兒園)停課,最多的是38所國小停課,其次為大專院校有29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兒童節將至,雖隨著時代不同,父母親面對兒童生長問題所產生的困擾層面相異,然而,擔憂的狀況卻可說是「與日遽增」。以往擔心小朋友營養不良長不高,現在卻擔心會提早發育導致長不高,振興醫院兒童醫學部新生兒科主任、小兒內分泌專科醫師喻永生分享,診間為兒童早熟問題來就診的愈來愈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精準醫療近幾年常聽到,但其實它並非新出現的概念,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癌醫中心分院院長楊志新說:「醫療本就持續追求精準。」遠從南宋名醫楊士瀛在《仁齋直指》中記載的:「癌者,上高下深,巖穴之狀,顆顆累垂…」到現在,人體已知的癌症已逾百種,楊志新院長強調,要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