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擊球更遠系列-桿頭末端再加速的手部力量訓練 透過SSC爆發速度

旋轉與重心轉移技巧之外還可以再增加擊球距離的關鍵!


許多球友參與高爾夫球運動多年後都會面臨距離無法提升的狀況,在揮桿過程中雖有很好身體旋轉動,也明確的掌握重心轉移時序,但是還有什麼力量可以提升揮桿速度,增加擊球距離?

揮桿動力鏈末端的關鍵動作在於手部如何增加更多爆發力(如影片詳細說明),在手部爆發力的建立上必須先有良好肌力與肌耐力,經過數週訓練後,最後你可以挑戰自己是否能夠透過手部力量做類似彈跳動作,將身體推離地面,這樣拉長肌肉再縮短的過程像是橡皮筋彈性釋放(運動生物力學上的伸展-收縮循環stretch-shortening cycle ,SSC),此為揮桿最末端是否可爆發,將球桿速度提升的關鍵。

本文藉由伸展-收縮循環的觀點,介紹手部爆發力訓練,透過「徒手俯地彈跳的動作」做爆發力訓練(如影片詳細說明),首先俯地曲肘準備,保持良好身體排列與核心穩定(如下圖上方準備動作)
擊球更遠系列-桿頭末端再加速的手部力量訓練 透過SSC爆發速度

透過伸展手部做略為彈跳的動作(如上圖下方動作),做10至12下,2-3組,持續關注手部力量的爆發與身體穩定,最後這樣的練習動作將因為更多SSC使用在揮桿上,使你揮桿提升速度,增加擊球距離。

駐站教練擊球更遠系列-桿頭末端再加速的手部力量訓練 透過SSC爆發速度彭怡千(Terry)
‧國立成功大學運動生物力學碩士
‧運動生物力學、高爾夫動作分析、高爾夫體能訓練
‧中華民國高爾夫協會認證B級教練
‧揚昇高爾夫球場培訓隊教練
‧體委會高爾夫項目優秀與潛力選手訓練計畫教練
‧高爾夫協會潛力選手暑期培訓教練
‧呂西鈞高爾夫球推廣中心動作分析師
‧國防醫學院、國立東華大學兼任講師
教學內容以運動生物力學做為教學的基礎理論,並配合揮桿技術分析動作,建立揮桿動作以符合個人身體肌肉力量與柔軟度為依據,建立符合個人身體條件的揮桿動作,調整揮桿動作時強調科學化與物理原則,重視合理且易執行的揮桿動作。
‧彭怡千教練 臉書
‧教學連絡電話:0919-912315




相關推薦

  ▲飛躍的羚羊紀政,接受小文子會客室專訪。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儀潔、程子奕/台北報導   她是世界體壇傳奇名將,也是第一位在奧運奪牌的台灣女性,她是飛躍的羚羊「紀政」,出生於1944年、今年76歲的紀姐現身「小文子會客室」節目中,以招牌的笑容爽朗,分享精彩的人生故事...

閱讀詳情 »

新竹振道記者林彥斌/新竹報導 「台灣拳擊女王」陳念琴以及「羽球一哥」周天成,最近一起出席了竹北一家運動用品店的開幕儀式,兩人也一起示範彈力帶的練習。周天成強調,他的腳型比較寬,早期很難找到適合的鞋子,不過這家店提供的「SafeSize 3D足步分析」功能,可以幫忙挑選每個人的鞋子,是他很喜歡的功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志遠/桃園報導】任職於旅遊業的小賴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工作量大減因而想藉留職停薪的期間接受近視雷射手術,治療他600度的近視眼,不過令小賴困擾的是,他有乾眼症的問題,因此擔心會影響到近視雷射手術的效果。 ▲乾眼症可以做白內障跟近視手術嗎?(影片拍攝/林志遠) 眼科醫師王甯加表示,多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