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林杰樑夫人分享無毒生活│今周刊

出處:今周刊
撰文:林欣怡

面對一波接一波的食品風暴,《今周刊》專訪長年站在食安第一線的醫師林杰樑夫人譚敦慈、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傳授民眾避免毒物上身的私房密招。

黑心食品連環爆,美食天堂的台灣,竟淪為有毒食品的溫床!為了回歸安心健康的生活,《今周刊》特別請到三位長年為食品安全把關的專家,分享自己日常用餐習慣與原則,跟著做,你也可以大大降低毒害上身的機率。

毒物科醫師林杰樑夫人譚敦慈
當令食材清淡煮 就是最佳美味

每次國內發生黑心食品問題時,已故毒物科醫師林杰樑總是站上第一線,為民眾解惑並提供減毒方法;這次毒油事件發生,林醫師的夫人譚敦慈延續林醫師精神,提供林醫師的減毒方法供民眾參考。

說到林醫師避免毒物上身的方法,譚敦慈說,林醫師本身是洗腎患者,所以家裡飲食都是跟著林醫師走,吃他能吃的東西;二十多年前,婆婆罹患大腸癌後,家裡飲食習慣徹底改變,以清淡、少量、天然蔬果為主,減少毒害上身。

譚敦慈表示,生活中本來就充滿各種毒汙染,舉凡吃的、喝的、用的,幾乎難逃毒素汙染,民眾只要用一些小技巧,就可以減少身體裡的毒害。林杰樑常說:「要減少身體毒害,其實很簡單,就是盡量吃新鮮、自然、不加工的食物。」

蒸煮的食物比油炸、烤的好。平常多喝白開水,少喝飲料、菜湯。以林杰樑家為例,發酵或醃漬類的食品絕對不碰,例如豆腐乳、豆瓣醬、福菜、鹹白魚、火腿、香腸等。

「這些東西真的很可怕。」譚敦慈說,過去林醫師曾針對以豆瓣醬為湯底的牛肉麵檢驗,發現有喝湯的人,體內黃麴毒素的含量遠高於不喝湯的人。他建議愛吃牛肉麵者,最好選吃清燉的湯頭。

林杰樑夫人分享無毒生活│今周刊

加工食品不上餐桌

「我家都吃原味食物,餐桌上看不到任何加工、醃漬類食品。」譚敦慈表示,雖然清淡烹調,但無損食物的美味,吃過的人都讚不絕口;至於肉類,林家吃去皮的雞肉,豬肉則選擇有品牌的優良肉品。

身為毒物專家的另一半,譚敦慈建議民眾,從現在開始改變飲食習慣,就可以減少毒物的攝取。現代人幾乎三餐在外,很難不吃到毒食品,她個人偶爾也會外食,但她頂多點湯麵再加一盤青菜,但湯麵不會喝湯,青菜只是汆燙,不加任何油脂及醬油。

她說,面對各種含毒食品,民眾可以減少攝取頻率,身體自然會把囤積在體內的毒素代謝出來。像有些人愛吃高溫油炸、燒烤食物,本來每周吃兩次,改為一個月吃一次,漸漸地,身體就不再喜歡吃這些東西了。

林家的飲食5原則
原則1 盡量自己烹調三餐,多吃當季盛產的蔬果,盡量不要吃加工再製品及油炸食物。
原則2 多吃深綠色蔬菜、豆類、五穀雜糧等含高纖維素食物,有助於排除脂溶性毒素、黃麴毒素及棉酚。
原則3 少吃草莓、蓮霧等難去皮、易使用農藥的水果,多選蘋果、木瓜等可去皮水果,食用前一樣要用流水沖泡15分鐘再去皮。
原則4 不買塑膠瓶裝醬油,塑膠瓶不耐酸鹼,容易變質。
原則5 少吃大魚,因為大魚吃多了小魚,也會在體內累積毒素。可多吃巴掌以下的小型魚,不吃魚頭與內臟。

【精彩全文推薦】

1.圖表》投資型年金險與定期定額基金優缺點比較

2.半澤直樹之十倍領導術

【原文刊載於《今周刊》880期,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今周刊》官方網站;《今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爆發,全台進入三級警戒之後,血庫就面臨20年來最大缺血危機,上周一度只夠再撐4.4天,所幸不少民眾趁著周末假日挽袖捐血,讓血液安全庫存量已略回升至5.9天,台灣血液基金會今(26)日進一步宣布,為方便上班民眾能在回家前順道捐血,開放部份捐血作業場所至晚間。 ...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國三級警戒決定延長到6月14日,配合警戒期間延長,不但全國各級學校及公私立幼兒園一樣延長停止到校上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進一步宣布,經各縣市民政單位達到共識,各宗教寺廟場所暫不開放進入、暫停公祭兩項措施也將同步延長至6月14日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大爆發,半個月來就飆增4200例,連帶塞爆位處疫情重災區的雙北市醫療量能,一床難求,為了提升病床周轉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在全國防疫會議上要求只要住院病人符合「二條件」地方就可以逕行解隔離放人回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上午在全國防...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等不及國產疫苗,南投縣長林明溱開出第一槍,表示已跟德國BNT疫苗代理商上海復星聯繫上,預計動用2500萬預備金及舉債,購買30萬劑疫苗,供縣民免費打,要求中央點頭同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26)日再次明確指出,相關疫苗要進口我國,必須要有正式的代理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