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汗流越多代表體能越好?

日頭炎炎,大家在運動的過程中一定是汗流浹背。對於不喜愛運動的人來說,流汗非常痛苦,不但不舒服看起來又狼狽。但對於運動愛好者來說,流汗是再幸福不過的事了,有些人甚至認為,汗流的越多就代表你的體能越好。不過,汗量跟體能真的有絕對關連嗎?運動筆記提供一篇來自Outside online的文章,幫愛運動的各位解答疑惑。

汗流越多代表體能越好?

請問,運動時流越多的汗是不是代表我的體能越進步呢?

很不幸地必須告訴您,至今仍然沒有個直接的證據來證實這種說法。

流汗的確可以幫助你的身體調節核心溫度,但汗的比率其實受到很多的因素影響:包括遺傳、天氣、濕度、性別等等。有部份研究指出,那些表現優越的運動員確實汗流得比較多。一篇於2010年登載於《實驗生理學期刊 (Experimental Physiology)》的文章顯示,受過運動訓練的男女運動員和未受訓的對找組相較,更容易流汗。所以間接導致了這種「訓練增進出汗反應」的結論。該篇研究人員認為,出汗多能讓運動員更快速地排出體熱,使他們在進行嚴苛訓練的同時,體溫不致過高。

此外,2012年同樣發表於該期刊的另一篇文章,得出以下結論:那些體態良好、最大攝氧量高的男性,從事中等強度的運動時,汗流得會比那些體能差的男性多。

然而,如果你發現你的流汗量增加,先別急著向好友吹噓自己的體能進步了多少。

2011年發表在《美國生理學雜誌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的研究發現,流汗的比率取決於你的身體運作和體表區域的差異,而非最大攝氧量之高低問題。換言之,在體重一致的前提下,不論你的體態如何,以相同速度跑動的排汗量是差不多的。結論是:出汗多寡只是一項身體運作指標,並不用來判別體能、體態的優劣。

所以,想要得知你的體能是否有所進步,不該用汗量評估,而是可以試著每個月做一些相同的基礎測驗,長期記錄下來就可以很清楚的發現變化!

資料來源:Outside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頸部有硬塊,有可能是腫瘤在作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李奕輝表示,菸、酒,以及檳榔都是容易引起頸部產生腫塊的因子,若是輕忽腫起的淋巴結,可能患了淋巴癌還不知。李奕輝醫師表示,頸部腫塊可分為先天性、炎症性,以及腫瘤性三種。16歲以前的小孩若是有腫塊可能是先天性遺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前一個流感季期間,臺北市確診病例有321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人,未接種流感疫苗的病患竟高達9成;顯示接種流感疫苗是目前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該局並呼籲民眾應盡速前往接種公費疫苗。依臺北市衛生局統計,前一個流感季期間102年7月至103年6月,臺北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衛生福利部健康保險署宣布自明年一月一日起,將深層腦部刺激器「有條件的」納入健保給付,造福巴金森氏症病友,預計一年將有150人受惠。 巴金森氏症是一個運動神經系統退化的疾病,主要是因為黑質組織多巴胺細胞退化死亡,當運動神經退化超過百分之60時,人體便會出現輕微的症狀,例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許多準媽媽在懷孕期間,深受牙周病及其他牙齒問題所苦;牙醫師提醒,準媽媽在懷孕期間因為體內荷爾蒙變化,會造成免系統功能不穩定,引發牙周病惡化,病況嚴重恐導致早產,不得不慎。開業醫趙培勳牙醫師表示,牙周病惡化時會引發牙齦紅腫疼痛及流血症狀,細菌會透過血液,傳輸到全身,準媽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