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注重飲食養生仍罹癌 量身治療別驚慌

注重飲食養生仍罹癌 量身治療別驚慌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1名退休教師,平時飲食均衡,且有運動習慣,但這兩個月來卻出現排便不順,甚至出現血絲等現象,經由大腸鏡檢查後,醫師確診為直腸癌,讓這名退休教師難以接受;彰化基督教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張譽耀指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確能大幅降低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但這並不代表完全不會罹病,因此仍需定期接受檢查才是關鍵。

發現罹癌別恐慌 可接受量身治療計畫

這名退休教師確診為第二期直腸癌後,經由機器人手臂微創手術治療,目前恢復良好,僅需定期追蹤即可;外科醫師張譽耀指出,若發現罹癌也不用太過恐慌,治療上,能針對患者病症給予量身訂作治療計畫,像是大腸直腸癌的標準手術已有腹腔鏡微創手術幫忙,若為直腸癌患者,則多了機器人手臂手術的新福音。

機器人手臂治療直腸癌 降低術後副作用

治療直腸癌上,通常選擇機器人手臂取代傳統腹腔鏡較佳,主要是因不但可降低手術困難度,透過高解析度的內視鏡鏡頭,有助於醫師更仔細手術,避免傷害其他組織;外科醫師張譽耀說,患者接受治療前,都應與醫師詳細討論,經由評估後,再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才能真正對症下藥。

選擇手術因人而異 應接受醫師評估

通常手術分為傳統開腹式手術、腹腔鏡手術以及機器人手臂手術,以傳統開腹式手術為例,傷口就會比腹腔鏡手術大,且術後疼痛較為明顯,相對住院較長,較適用於右側大腸、左側大腸及直腸;醫師張譽耀呼籲,一旦有相關症狀出現時,就應盡早接受檢查,才能避免症狀加劇,影響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82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許多上班族將手機視為不可或缺的「工作夥伴」,往往隨時隨地都在滑手機,甚至在睡前一刻仍習慣性的查看公司郵件,擔心老闆有甚麼最新指示。但最新研究提醒人們,手機讓人難以抽離工作,其夜間散發的微弱藍光將有礙睡眠。若要早晨精神好、工作效率高,每天晚上 9 點就應該將手機關上。 這項研究來自佛羅里達大學、密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每逢佳節肥四斤?經過幾天快樂的年假,許多民眾在放鬆享受的同時,一不留意就胖了一大圈;再過幾天的元宵節結束後,就將宣告著春節假期結束,似乎該收心、讓生活步入軌道,不少人也趁此想讓走樣的身材回復原樣,營養師特地提供春節後減重小撇步,教大家用正確的飲食方式恢復身材、重拾健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肝病及腎臟病堪稱是台灣人的國病,但國內外的研究對於C型肝炎與慢性腎臟病之間的關係,一直未能釐清。最近由大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陳宜鈞醫師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利用臺灣全民健保資料庫,分析9千多名慢性C型肝炎患者及3萬7千多名非C型肝炎患者,在經過長達11年的追蹤後,證實慢性C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為緩解愛滋匿名篩檢陽性個案的憂慮與不安,新北市政府衛生局今年與新北市醫事檢驗師公會合作,安排檢驗所提供免費愛滋匿名篩檢,若初篩為陽性,並可由個管師一對一諮詢輔導,並協助就醫。依據疾病管制署資料顯示,15至34歲為感染愛滋的主要年齡層,而新北市15-34歲感染人數即佔該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