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營養失調致骨頭缺膠 空洞如乾絲瓜、匏瓜

【台灣新生報記者江乾松報導】

營養失調致骨頭缺膠 空洞如乾絲瓜 匏瓜
▲十四歲少年相隔一年發生二次機車車禍,都造成大腿骨折,手術發現其骨質空洞,猶如曬乾了的絲瓜、匏瓜一般。(圖:衛福部苗栗醫院提供)
骨質疏鬆非老年人專利!十四歲少年也骨鬆,飲食缺鈣、日照和運動不足、酗酒是年輕型骨鬆元兇。衛福部苗栗醫院骨科醫師汪家成指出,人體的骨頭「質」、「量」跟身體其它部位生理狀態一樣,會在青壯年時期達到頂峰,而後逐漸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家族遺傳、疾病(如腎衰竭洗腎患者、和長久使用類固醇治療氣喘、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某些發炎性疾病)、與不良的飲食或生活習慣(如因為怕曬黑而不運動、日照不足)等,都是加速骨頭質量下降,形成骨質疏鬆的重要因素。

骨質疏鬆症常見於停經婦女及老年人,但骨質疏鬆絕非老年人之專利,衛福部苗栗醫院骨科醫師汪家成四日舉出臨床實例,一名身形削瘦的十四歲少年,隔一年陸續發生了二次機車車禍,且都造成大腿骨骨折,被送到苗醫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時發現其骨質缺乏膠質而呈現空洞,猶如曬乾了的絲瓜、匏瓜一般,令醫護人員驚訝不已!

術後仔細詢問得知少年平時身體別無他恙,但缺乏正確飲食觀念,沒有吃正餐習慣,也沒吃蔬菜、水果,餓了就吃炸物、甜食,每天都少不了最喜歡喝的可樂,如此營養失調的飲食習慣,使他不知不覺中,骨質密度加速下降,而提早形成了骨質疏鬆。

汪醫師表示,或許有人會認為是因為車禍撞擊力道大,才會導致該名少年骨折;其實兩次車禍少年皆為後座被載,而車禍事故中的另一人(騎士),皆無大礙,會有如此大的差異,骨質疏鬆是很關鍵的因素;汪醫師說明,骨質疏鬆被稱為「隱形殺手」,平常沒有明顯症狀,此案例中,年紀輕的少年雖然平日身體無恙,但小車禍的碰撞就造成骨折,足見偏食對健康、乃至於骨質密度都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汪家成進一步指出,「酗酒」是另一個常造成年輕人骨質脆弱的原因,這類骨折患者共同特色是粉碎性骨折,會增加手術難度,衍生無法固定、固定困難或固定容易失敗等問題;因此這類傷病治療的預後較不樂觀,容易有後遺症。

汪家成醫師提醒,「存骨本」是預防骨質疏鬆的首要,建議日常飲食要留意鈣質補充,多攝取含鈣質食物,如牛奶、豆漿、吻仔魚、小魚乾、燕麥、黑芝麻、紫菜、芥蘭菜、蕃藷葉、海帶等,並有足夠日照,促進身體合成體內所需的維生素D,增進骨骼生長、減緩骨質流失,而適度運動,也有助於對骨質合成。此外,針對屬高危險群的骨質疏鬆的停經婦女及老年人,汪醫師建議,定期接受骨質密度檢查,並選擇準確度高的檢查儀器,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出處: 台灣新生報

http://www.tssdnews.com.tw/?FID=12&CID=282416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丙烯醯胺尚未被納入毒害物質,但國際上已普遍認為對人體可能有致癌性,而在許多食品當中都有可能存在,為維護民眾消費權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率先全國以高解析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測定丙烯醯胺,能夠有效地減少分析過程中的干擾,得到更精確的檢驗結果,今年分析市售洋芋片、薯條、烘焙咖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暑假期間,國人出國機會增加,疾病管制署提醒,近期東南亞國家登革熱疫情升溫,民眾如計劃前往當地,應做好防蚊措施;入境時或返國後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疑似症狀,應主動通報,就醫時應告知旅遊活動史,以利醫師及早診斷、治療及通報。登革熱病媒蚊 出現密度增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國健署最新研究顯示,兒童與青少年的肥胖問題越來越嚴重,但是到了高中時則趨緩;顯然大多數人到了青春期時,就會對於身材特別注意!國民健康署提醒,想要維持正常的健康體位,必須從健康飲食、身體活動及充足睡眠三管齊下。大多兒童健康狀況及發展良好依據國民健康署「臺灣出生世代研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青少年取得毒品的場所主要是朋友住處,其次才是舞廳、夜店、酒店。而為了搶客、擴大各年齡層顧客,毒品包裝更是走向時尚、新潮、討好,像三合一咖啡、小熊軟糖、跳跳糖、小饅頭,耳熟能詳的零食都成為包著糖衣的毒藥,方便食用、具新鮮感,更易,使青少年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