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生物鐘影響疾病發作!外媒公佈疾病發作時間表

 

生物鐘影響疾病發作!外媒公佈疾病發作時間表人體的生物鐘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疾病的發作。近日,英國《女士》雜誌刊出一些常見病高發或症狀加重的時間段,提醒患者多注意。

  哮喘:早上4點~6點。在這一時間段哮喘的發作率是其他時間的100倍,部分原因是人體在早上對腎上腺素的敏感性較高,容易引起支氣管變窄。此外,床上有不少灰塵、蟎蟲,人睡覺時難免和它們“親密接觸”,這也可能引發哮喘。美國過敏學專家卡羅·帕爾建議:“起床後別立馬疊被子,讓被子曬曬太陽,房間保持通風,並定期更換枕頭,能減少灰塵、蟎蟲,降低過敏風險。”病人也可以在頭一天下午或晚上服用預防性藥物。

  牙疼:早上3點~8點。牙疼在這段時間的發作率是其他時間的兩倍,醫學教授斯莫蘭斯基說,這也許和腎上腺皮質醇夜間分泌降低,抗炎作用減弱有關。早上服用阿司匹林治療牙疼效果較好,但不宜空腹服用,以免刺激腸胃。


  偏頭痛:早上4點~9點。美國科學家發現,人的血壓在這段時間會升高,頭痛部位的血管會擴張,從而容易加重頭痛。偏頭痛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如果夜間反復發作,一定別強忍著,要及時看醫生。

  心髒病:早上6點~10點。西班牙卡洛斯大學依賓尼茲教授說,人體內可以防止心臟受損的蛋白質致活酶在早上處於較低水平。研究發現,急速升高的血壓、蛋白質攝入過低、防止血栓的細胞活性降低等,都讓這一時間段的心髒病發作率提高40%,而且症狀也更嚴重。一旦出現心髒病發作症狀,一定要及時服用硝酸甘油等急救藥物並及時就醫。

  感冒:上午8點~11點。對感冒患者的研究發現,人體抗炎激素水平在夜間下降,鼻腔通道白天比夜間更放鬆等原因,都會導致感冒在這一時段加重。一般來說,服用對症藥物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症狀。

  焦慮症:下午3點~6點。研究發現,恐懼症、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在下午至晚上這段時間會加重。每天做些讓心靜下來的康復治療,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

  癲癇:下午3點~9點。顳葉癲癇在這一時間容易發作,額葉癲癇則在夜間睡覺時發作較多。美國弗吉尼亞大學馬克·奎格教授認為,顳葉癲癇患者可以選擇在下午服藥,而額葉癲癇患者可以選擇在晚上睡前服藥。

  皮膚瘙癢:晚上7點~11點。在這段時間,不少人濕疹、皮炎的瘙癢症狀會加重。美國維克森林大學吉爾教授認為,皮膚在晚上溫度升高且更缺水,這會加重瘙癢。不過,此時皮膚的吸收能力也很強,進行針對性治療效果更好。

  骨關節炎:晚上8點到午夜。加拿大安大略大學研究者發現,在這一時間段,骨關節炎患者的疼痛感加劇,可能與活動一天,骨關節部位受累有關。如果你服用的是長效止痛藥,建議選擇在早上服用,因為晚上服用副作用較多。

  胃灼熱:晚上8點~凌晨兩點。胃灼熱患者晚飯後的發病率是另外兩餐後發病率的3倍。斯莫蘭斯基教授說,這段時間,人體胃酸分泌增多,胃灼熱症狀加重,還可能影響睡眠。他建議,患者在晚上睡前服藥,睡時盡量選擇仰臥或左側臥,因為右側臥可能加重胃部反酸。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代謝症候群患者不僅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高,最新研究更發現,代謝症候群患者罹患大腸癌、肝癌的機率也高出許多。國內研究指出,男性代謝症候群患者發生大腸直腸瘜肉的風險比一般人增加4成2,女性增加3成1,且罹患肝癌的風險也是一般人的2.8倍。新光醫院與基隆市、彰化縣、台南市衛生局合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 一名四十八歲中年男子,日前出現胸悶盜汗的現象,到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掛急診。經由該院抽血檢驗,發現他的心肌酵素飆升,因而診斷為急性冠心症,隨即安排住院治療;院方進一步以心導管檢查,結果竟發現心血管左側迴旋枝有阻塞,於是立即以血栓吸收導管打通阻塞的血管,該男子在治療後恢復良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42歲的俞小姐,飽受多年視力模糊之苦,多次就診卻無法改善,今年9月因手部麻痺不舒服,到林新醫院看診,經檢查發現頸部椎間盤突出,導致手麻且無法高舉,醫師建議住院治療;住院期間,醫師查房發現,俞小姐的眼球似乎不太對勁,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其眼窩處長了一顆如眼球般大小的腫瘤,經由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為了營造戶外無菸休憩環境,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依據菸害防制法規定,公告「台北市市政大樓戲沙區周邊區域」自102年12月1日起禁止吸菸,違者最高可處新臺幣1萬元罰鍰。台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林莉茹處長表示,菸害防制法雖已規範市政大樓室內場所禁止吸菸,但所屬戶外區域卻還沒有納入禁菸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