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皮膚出現黃色瘤 留意心血管問題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53歲男性,日前因右膝出現兩顆黃色的凸起物,就醫檢查,切除化驗為「黃色瘤」,當醫師問診發現,其4年前手肘也曾長出黃色瘤,再進一步詢問竟發現,患者的父母及四位兄弟也都有黃色瘤病史。醫師提醒,若有黃色瘤家族史或病史者,須多注意心血管健康。

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劉國威指出,當血脂代謝異常、血脂過高或皮膚組織改變,如受傷或發炎等,都可能造成黃色瘤,而遺傳也是常見原因之一。黃色瘤是因脂肪沉積在皮膚底下,經體內大型吞噬細胞消化後,在皮膚表面呈現黃色斑塊,「一塊一塊有如小鹿斑比的皮膚般」。

劉國威表示,黃色瘤會依部位有不同的表現方式,若長在眼部是一片平坦的黃色,像熊貓眼一般;肘、膝關節伸側表皮,會凸出一片的結節狀;身體上,則呈現一顆一顆的丘疹狀態。治療方式也因表現而有所不同,平坦或丘疹狀,可採用雷射、化學換膚等改善,結節狀則以手術切除為主。

「黃色瘤除了影響皮膚外觀,更與體內的脂肪蛋白、膽固醇有關,」劉國威提醒,當出現黃色瘤時,要留意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等相關問題,治療後仍有可能復發,建議平時減少攝取高脂、高糖、高膽固醇的食物,並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能降低復發的機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494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許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會花大錢購買昂貴的嬰兒副食品或是嬰兒奶粉,不過,兒科醫師認為,1歲以前嬰幼兒最佳營養來源是透過哺育母乳,其中富含DHA,可說是寶寶營養黃金首選。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腸胃科主任陳偉燾指出,0至3歲是寶寶感知力發展的重要階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0歲的蘇阿嬤,最近一個月來右眼紅痛,視力模糊,並且合併頭痛,她先到眼科診所求診,診斷為右眼前葡萄膜炎及右眼青光眼,被轉介至成大醫院眼科接受進一步診斷與治療。經過一系列的檢查與送檢,確診她是巨細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前葡萄膜炎合併青光眼。在抗病毒藥物、青光眼藥物、類固醇藥物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每個人一生都會出現幾個知己,友誼不但能豐富生命,讓人生多采多姿,現在更有研究發現,關係親密的友誼可以提高自尊心,相反的,生命中少了友誼的滋潤,也就少了強大的社會支持和接納感,會降低自尊心。研究刊登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Personality and Social...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世界物理治療聯盟2016年統計,全球有至少2,700萬人以類鴉片藥物止痛,包含急性疼痛、慢性疼痛及非惡性疼痛,而產生藥物過量或成癮的情形。單是美國,就有超過4萬人因類鴉片藥物使用過量致死。止痛藥不治本  物理治療個別化評估治療物理治療師湯士萱表示,只要是肌肉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