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皮膚出現黃色瘤 留意心血管問題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53歲男性,日前因右膝出現兩顆黃色的凸起物,就醫檢查,切除化驗為「黃色瘤」,當醫師問診發現,其4年前手肘也曾長出黃色瘤,再進一步詢問竟發現,患者的父母及四位兄弟也都有黃色瘤病史。醫師提醒,若有黃色瘤家族史或病史者,須多注意心血管健康。

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劉國威指出,當血脂代謝異常、血脂過高或皮膚組織改變,如受傷或發炎等,都可能造成黃色瘤,而遺傳也是常見原因之一。黃色瘤是因脂肪沉積在皮膚底下,經體內大型吞噬細胞消化後,在皮膚表面呈現黃色斑塊,「一塊一塊有如小鹿斑比的皮膚般」。

劉國威表示,黃色瘤會依部位有不同的表現方式,若長在眼部是一片平坦的黃色,像熊貓眼一般;肘、膝關節伸側表皮,會凸出一片的結節狀;身體上,則呈現一顆一顆的丘疹狀態。治療方式也因表現而有所不同,平坦或丘疹狀,可採用雷射、化學換膚等改善,結節狀則以手術切除為主。

「黃色瘤除了影響皮膚外觀,更與體內的脂肪蛋白、膽固醇有關,」劉國威提醒,當出現黃色瘤時,要留意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等相關問題,治療後仍有可能復發,建議平時減少攝取高脂、高糖、高膽固醇的食物,並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能降低復發的機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494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1名87歲老先生本身沒有高血壓病史,定期因為攝護腺肥大在泌尿科看診,平常生活尚能自理。在最近幾天因為肚子悶痛,懷疑是便秘的問題,自行去藥房買了軟便藥來吃,但是效果不佳,後續開始冒冷汗,之後被發現全身無力,昏倒在地。送往急診時發現病患已叫不醒,經腹部電腦斷層檢查意外發現...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隨著中秋佳節即將來臨,雖然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各縣市陸續宣布禁止戶外烤肉禁令,但不少民眾仍會選擇居家燒烤或於燒烤店內用應景過節。台北慈濟醫院急診部陳祖儀醫師表示,往年在中秋連假期間,急診總會湧入大量腹痛、腹脹、上吐下瀉的腸道急症患者,提醒民眾享受美食的同時,亦須留意食安...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最近中國有個研究發現,使用簡單且低成本的鹽替代品(礦物質鉀),可以降低中風或高血壓的老年人罹患心血管疾病、中風死亡的風險。這個策略每年在中國可以預防100萬件重大心血管疾病。 Julie R. Ingelfinger博士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我的孩子已經康復出院了,但有些家長不希望他返校,因為擔心自己的孩子被傳染,我覺得有種被排斥的感覺,好難過!」陳小姐焦慮地抗議,周邊的親友害怕被病毒傳染,出現排斥及標籤化行為。新冠肺炎確診者身體康復後 心理仍需持續照護高雄市政府陳其邁市長表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確診康復者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