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睡前玩手機?讓你變醜沒商量

很多人都有睡前玩手機或電腦的習慣,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小小的習慣一直在危害你的健康!小編提醒,睡前兩個小時玩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會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導致睡眠不好,長此以往將會引起內分泌紊亂,即內分泌失調,變醜沒商量!

睡前玩手機?讓你變醜沒商量


倫斯勒理工學院照明研究中心研究人員進行模擬實驗,讓13名志願者使用平板電腦閱讀、玩遊戲、看電影,探尋背光屏電子產品與褪黑激素分泌量間的聯繫。人體在睡眠時能分泌大量的褪黑激素,褪黑激素是控制人體內分泌的總司令,經常失眠必然導致內分泌失調。

研究人員發現,志願者玩電腦一小時後,體內褪黑激素的減少量與在太陽光下待一小時相當。而玩兩小時後,褪黑激素分泌量大幅降低。

褪黑激素由松果體分泌,當夜幕降臨、光刺激減弱時,褪黑激素分泌量增加,而當光線變亮時,褪黑激素分泌量減少。

在 另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把志願者分為3組。3組志願者都在明亮模式下看平板電腦螢幕。前兩組分別佩戴濾光眼鏡,第一組的眼鏡可過濾其他光,只允許發光二極 管(LED)發出的波長470毫微米的藍光進入眼睛,而這種藍光對褪黑激素的分泌產生超強抑制作用。第二組的橙色眼鏡能夠過濾光中的短波輻射,而短波輻射 能夠抑制褪黑激素分泌。第三組不佩戴眼鏡。

抵制手機輻射8個方法

1、當手機接通時,輻射量會達到正常通話時的三倍。為了減少手機輻射的危害,專家提出四點建議:第一儘量縮短通話時間;第二在手機接通的瞬間,將天線遠離頭部;第三使用分離式耳機;第四,使用手機防輻射套。

2、避免輻射,打手機應取下金屬架的眼鏡。金屬眼鏡框明顯導致電磁場增強,其使用者對電子輻射的吸收率增加63%。打手機時產生的電子輻射通過金屬眼鏡框這種導體,進入人腦,可能會將射線導入眼和大腦從而使之受損。

3、手機信號只有一格時,輻射較大,這時建議不要接通電話。

4、在車上打手機對人危害非常大,越大的車上打手機危害越大。城市上班族一般都會在上下班乘車途中接聽手機,由於車廂都是金屬外殼,所以大量的手機電磁波在車內來回反射。這些電磁波密度大大超過國際安全標準,嚴重影響了大家的健康。

5、不要把手機掛在腰部或腹部旁。電磁波輻射不但可以導致孕婦流產、少兒畸形,還嚴重威脅中青年男性的生育能力。

專家建議:手機使用者儘量讓手機遠離腰、腹部,不要將手機掛在腰上或放在大衣口袋裡。當使用者在辦公室、家中或車上時,最好把手機擺在一邊。外出時可以把手機放在皮包裡,這樣離身體較遠。

6、手機充電器、可擕式單放機在插座上的變壓器磁場較高,不過距離僅30釐米遠磁場可降低了不少,所以要保持距離。

7、手機不用時儘量關閉,手機只要接通電源,就會發出電磁輻射,只是在通信的時候發出的輻射量要大於待機時的輻射量,處於待機狀態時儘量放在離身體遠一點的地方。

8、使用耳機來接聽手機也能有效減少手機輻射的影響。配備手機專用耳機,實現遠距離的使用是減少手機輻射比較有效的辦法。

四種手機輻射增大情況

1、在牆角使用手機
許多人為了避免別人聽到自己談話的內容,喜歡在角落裡接聽電話,這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在角落裡使用手機,其信號通常較差,這會使手機的功率自動加大,從而造成其輻射的強度增大。基於同樣的道理,在電梯等小而封閉的環境裡使用手機也會使其輻射強度增大。

2、撥電話時緊貼耳朵
當手機上的電話剛剛撥出而未接通時,其輻射強度會明顯增大,此時應讓手機遠離頭部,間隔約5秒鐘後再進行通話。另外,當手機信號變弱時,許多人都會儘量地將手機貼近耳朵以聽清對方的聲音。

但手機的工作原理是當其信號較弱時,它會自動提高電磁波的發射功率,導致其輻射的強度增大,所以此時把手機貼近耳朵,會使頭部受到的輻射強度成倍增加。

3、信號越差、耳朵越近
信號差自然聽不清楚對方在說什麼,把耳朵貼近手機去聽好像也無可厚非。但是,信號差時,手機會自動提高電磁波的發射功率,這就增大了手機輻射。

此時聽電話,頭部所受的輻射可不止一點點啊。所以大家在信號強度很弱是,應暫時掛斷電話,到信號較強的地方再回撥給對方。

4、行動電話、移動接
也許大家還記得黃宏在表演小品的時候,曾經說過行動電話、就應該移動著打,豈不知頻繁地移動位置會造成手機信號的強弱起伏,手機為了不頻繁的在不同信號區域內切換,會提高自身的電磁功率去接收最大功率的信號站,隨之手機輻射也增大。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1名30多歲男性有騎自行車習慣,一騎就是百公里,沒想到近來走路時,右髖關節外側會發出扣扣的聲音,起初只有輕微疼痛,僅用貼布舒緩,但症狀卻未好轉,最後連走路都疼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因此就醫檢查,發現是「彈響髖症候群」作怪。 出現彈響髖症候群 嚴重時恐無法走路 醫師檢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52歲中年男性,莫名持續發燒且夜間狂冒汗,原以為是更年期到來,就醫檢查竟發現罹患淋巴癌。醫師強調,淋巴癌有6大常見症狀,包括腫、燒、汗、瘦、累、塞,一旦出現類似徵兆,最好立即就醫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周邊T細胞淋巴瘤最致命 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張明志表示,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大腸癌發生率已連續八年蟬聯榜首,醫師更是發現,大腸癌越來越年輕化,許多二、三十歲就罹患大腸癌的案例陸續出現,不得不提醒年輕人要注意身體健康,平常飲食應多蔬果少肉食,而且也要有健康檢查的習慣,才能早期發現,及早接受治療。 年輕人多外食 助長罹患腸癌機會 大腸癌和飲食有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茲卡、登革熱疫情威脅全台,行政院成立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分別進駐台南市及高雄市。行政院長張善政強調,此中心以防疫作戰帶領研發為策略,將扮演重要的智庫角色。 對抗蚊媒傳染病 行政院長張善政表示,每年疫情爆發區域不盡相同,病毒型態改變、各地蚊媒特性上的差異等因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