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不治療 失明風險高25倍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據研究顯示,糖尿病會引起眼睛視網膜病變,若沒有及早檢查並給予適當治療,引致失明風險高於一般人的25倍!眼科醫師提醒,每年接受1次眼底檢查或眼底彩色攝影檢查,可提早預防視網膜病變,但據101年健保資料顯示,光台北市就有超過7成糖尿病患者未每年固定接受眼底檢察。

糖尿病高居100年全國十大死因第4位,是引起失明、洗腎及截肢的主要原因,其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更隨著病齡及患者年紀逐漸上升,根據研究,糖尿人在患病7年後有50%出現視網膜病變,而17年到25年後則有90%出現病變。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主治醫師江靜弘表示,長期高血糖會損傷視網膜血管的內皮,引起一系列眼底病變,如微血管瘤、硬性滲出、棉絮斑、新生血管、玻璃體增殖,甚至出血導致視網膜脫離。然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無任何症狀,等到症狀出現,病變早已到達某種程度,因此糖尿病患者每年都應至少做1次眼睛的例行檢查。

依據衛生署全民健保醫療品質資訊公開網資料顯示,101年台北市糖尿病患者約有23萬人,但只有約6萬人接受眼底檢查或眼底彩色攝影檢查,意即超過7成糖尿病患者未定期受檢。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林莉茹處長呼籲,為避免各種併發症,糖尿病患者每年應定期檢測眼底、尿液微量白蛋白與糖化血色素(HbA1c)等項目;日常生活中落實健康5要訣: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維持理想體重與腰圍、按時服藥、定期就醫與檢測,可有效避免如腎病變、中風、心肌梗塞、週邊血管病變等併發症發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92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可別以為氣喘只是幼年時就會發病,也有不少人是在成年後才出現氣喘;臨床上,就有不少人在年輕時出現氣喘症狀,但是卻因為症狀比較輕微而被忽略,直到老年時才因為有嚴重的氣喘症狀,因而被診斷出有氣喘。 成年氣喘病人約佔半數左右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余忠仁表示,兒童期的氣喘病童約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吃生菜減重,對身體很不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在2016台北健康產業博覽會「健康美講堂」中提醒,習慣吃生菜減重,日積月累,不但會讓基礎代謝率下降、增加復胖機會,還容易子宮變寒,導致女性產生子宮肌瘤、子宮腺瘤,男性出現攝護腺肥大機率也會增加。 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慢性發炎會變癌症嗎?根據國外研究發現,長期慢性發炎是引發癌症的原因之一。醫師強調,長期慢性發炎會導致身體壓力升高,進而產生過多自由基,造成細胞老化,甚至形成惡性腫瘤,建議多運動可增加抗氧化力,降低罹癌風險。 身體對抗病菌 引起發炎反應 健檢診所預防醫學醫師林青瑜表示,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很多人對於聽到身上長了腫瘤,就會感到很擔心;然而,腫瘤可分為良性與惡性,兩者雖然都稱之為腫瘤,但是結果卻完全不同。尤其是乳房,經常會有良性腫瘤,很多婦女一聽到乳房長腫瘤,就非常害怕;其實,這和乳癌可是相去十萬八千里。 惡性:生長失控細胞+可遠處轉移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