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患懼打針 錯失治療新選擇

糖尿病患懼打針 錯失治療新選擇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年來,國人糖尿病發生率及死亡率一路攀升;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最新102年國人十大死因結果顯示,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數由前年的第五名躍升至排名第四。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林桓生表示,糖尿病排名的躍升,與國人飲食西化有關,易導致肥胖、血糖升高;不過,糖尿病患者也別恐懼,隨著醫療進展,目前已有越來越多治療方式,能穩定控制血糖,提升患者生活品質。

糖尿病治療方式分為口服藥物及注射型針劑藥物,但多數患者有錯誤觀念,認為病情嚴重才需要打針,或是怕打針會洗腎而拒絕接受針劑治療,導致病情延誤。林桓生說:「打針只是治療的選擇,能取代大量口服藥,患者真的不用害怕打針,打針其實比吃藥安全。」林桓生舉例說明,懷孕的患者可以注射胰島素治療,卻不能服用口服藥物,表示針劑藥物連對胎兒都相對安全,反而要當心口服藥物彼此交互作用,它們透過肝或腎臟代謝,勢必造成負擔,甚至衍生肝或腎功能異常。

關於糖尿病「針劑治療」可分為兩種,其中「胰島素」是透過注射直接補充治療,控制血糖效果好且劑量可自由控制,但患者較易產生低血糖,體重也較難維持;另一種「GLP-1類似物」是屬於新型控糖藥物;林桓生醫師表示,當人體進食後,遠端腸道L細胞會釋放訊號告訴胰臟分泌胰島素,此荷爾蒙訊號稱為「腸泌素」,又稱作GLP-1,它刺激胰島素分泌的效果受到自身血糖精密調控,因此不易低血糖。根據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早期就開始缺乏GLP-1導致血糖不穩定,因此「腸泌素療法」成為糖尿病早期治療新選擇。

林桓生醫師補充,注射GLP-1類似物可促進胰島細胞功能與延緩凋亡,能長期穩定控制血糖。此外,它能輕微降低食慾,並能延長體內胃排空時間、減緩腸胃道吸收速度,又能輕微利尿,因此大多數患者使用後體重能獲得減輕。對於代謝方面,它能降低血壓與血脂,對心血管系統有潛在裨益;不過,少數患者初期數週內會有噁心嘔吐的副作用,之後會漸漸消失,建議可先從少量施打起。

糖尿病患者除穩定控制血糖外,血壓及血脂也必須定期監控;林醫師提醒,得到糖尿病不要過度憂慮,近年的醫學及藥物已經比之前更有效又安全。飲食與運動是基本,配合醫囑使用藥物治療,就可與疾病和平共存,減少併發症發生,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10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林口長庚醫院今日上午舉行「JCI國際醫療認證授證典禮」,同時以3700床,創下最大單一量體的醫學中心級醫院通過記錄。認證由美國JCI總部總裁Ms. Paula Wilson親授認證證書,並邀請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林奏延、桃園縣衛生局主任秘書楊文志、簡任技正嚴玉賓,共同見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103年「台北卡」二代健康卡集點活動即日起開辦了!各項集點活動從即日起至8月31日止,民眾只要申辦「台北卡」,就可參加!今年除了集點數較去年提高20-300點不等外,也新增填寫網路問卷集點、以及使用社區「健康便利站」建立個人雲端健康管理帳戶等特色,提醒民眾集點活動名額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最近天氣忽冷忽熱,日前一名50多歲的婦女因而感冒;不料,感冒痊癒後,背部竟然奇癢無比,經過一星期後,甚至出現疼痛的症狀,就醫檢查才發現,原來罹患帶狀皰疹。醫師表示,帶狀皰疹病毒常潛伏於人體內,當壓力大或免疫力低下時,便容易發病。收治患者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家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糖尿病患者在孕期積極控制血糖,為了肚子裡的寶寶,她除了注意飲食、運動,加上胰島素治療之外,更一天監測7次血糖,確保血糖值控制在安全範圍內,寶寶終於如期健康地呱呱墜地。但該名患者產後即以為沒事了,血糖值卻在幾年後不知不覺中又回到糖尿病的程度;醫師呼籲妊娠糖尿病患者,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